由于焦虑,许多家长选择了在人群中寻找安全感,进而消解自己的责任——“所有人都是这么选的,而且我已经尽我所能给孩子营造最好的条件了,不成材,不能怪我。”
这种焦虑感,除了来自于教育模式带来的紧张,还来自于对不可预测的未来的恐惧,来源于我们不敢承认,我们不知道孩子的未来在哪里。
如果问家长,对教育的刚需是什么?我相信九成以上的答案是:中考和高考。
因为我们的逻辑是这样的:中考考得好,才能考上好的高中,这样高考才有可能考得好,考上好的大学,未来在社会中也就会有更好的出路,孩子可以出人头地。
也就是说,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在社会上出人头地,中考高考,都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而已。
虽然,在我们的语境下,所谓的出人头地,往往只是意味着可以养活自己,并且奴役别人。我们似乎过了太久贫穷的日子了,物质的多寡、权力的大小,已经变成了最重要的甚至唯一的衡量标准,以至于,我们竟然会把“富强”当成一种价值观……
我们被表象蒙蔽了,忘记了成功只是获得快乐的手段。在《三体死神永生》里,当程心的飞船终于脱离光速,在DX3906的行星上着陆之后,她找到了云天明留给他的一段讯息,这段讯息被刻在了一块巨石上。
在小说里程心寻找云天明的讯息时,我也在想,如果找到了,会是什么内容,是“我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文明”还是“我们曾经称霸这个星系”?最后,这条来自于1890万年前的讯息,只有一句话:“我们度过了幸福的一生”。
克里斯托弗·莫利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成功,那就是用你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
当然,出人头地也好,快乐幸福也好,都是我们的正当追求。中高考的教育,仅仅是我们为了实现目标而选择的一种解决方案而已。现在,这种方案的有效性,已经变得越来越可疑。
标准化教育的唯一目的,
是培养流水线上合格的工人
我们知道,今天这种分年龄分学科式的教育,仅仅产生于200年前—在普法战争中败于拿破仑之手的普鲁士人,为了培养更听话的军人,组织更有纪律、更顺从的军队,创造出了这种特殊的教育模式。
125年前,这个模式传入到了美国,在福特、卡内基、摩根斯坦利、范德比尔等人的推动下,成立了包括哈佛大学的Elliot、欧柏林学院的Henry.C.King在内的“十人委员会”,这十位召集人,每人再组织八到十人的子群,将美国的高中课程标准化。也就是说,全美国的高中生,该学什么内容,该如何评价,这几十个人就决定了。
这种标准化教育的唯一目的,是培养流水线上合格的工人。只要培养出了熟练操作机器的手,教育就算成功了。所以亨利福特曾经抱怨说:“我只需要一双手,他们却给我送来了一整个人”。
这种模式一直延续到了今天。我们的教育,依然停留在培养社会化大生产下的合格劳动力阶段。
就像一百多年前的那个十人委员会一样,今年7月,我们国家成立了“教材编审委员会”,职能是“研究审议教材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研究解决教材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组织、协调各地区各部门有关教材工作,审查国家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制定,审查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国家规划教材。”
这个委员会除了1名主任、2名副主任和1名秘书长之外,组成人员包括22名部门委员和27名专家委员。也就是说,这五十三个人,就决定了全国上亿名来自于不同家庭、不同特质、不同天赋的孩子应该如何被教育、如何被评价。
无法相信,这种教育模式,真的能培养出面向未来的人。
当然,一定有人会说,清华北大毕业的学生,就是更容易“成功”,事实如此啊。
我想说,那只是因为,这部分人本身就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我们的教育和评价机制,是一面筛子,他的功能只是把能通过孔里的人筛出来,仅此而已。
而更多原本有着无限可能的人,因为没有通过这面筛子,被打上了各种标签,成为自己定义的loser。更可怕的是,我们已经被驯化成“我学习不好,我就应该过这样的生活,这已经是我最好的选择了”,然后将期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望子成龙,希望他们能够在这种教育模式内如鱼得水。
教育的刚需,要学会如何学习
提高自己的知识运用能力
不管我们拿到多少学位,读过多少书,听过多少人演讲,但是看或听别人与自己亲手实践是天壤之别。在没有学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之前,我们所学的知识相当于一张空纸,真正的学识和经验一定来源于实践,好的士兵不仅要有作战理念,还要有作战沙场的能力。
在父辈的眼里,考得了高分的孩子,是备受嘉奖的,我认为分数只能检验孩子阶段性学习的成效。同时,文凭也作为评判人才的标准之一。这里我们绝不倡导“读书无用论”这个荒诞理论,但是,值得考证的是:学历等同于能力吗?
常常也会听到别人问起:“你是哪所大学毕业的啊?”拿了什么文凭?一提起“文凭”两个字,我就想起了钱钟书写的《围城》当中的方鸿渐买假文凭事件。对于方鸿渐这个人物,我在此不敢妄加评论,但是对于他的“文凭事件”我想我们或许能从中思考些什么?留学四年的方鸿渐兴趣颇广,生活懒散,并未致力攻读某个学位。但是他父亲不断来信询问他是否能拿到博士学位,方鸿渐能忍心让他失望吗?没有文凭就好比在精神上赤裸着没有包裹。在方鸿渐看来,出国留学一定是要衣锦还乡的,但是自己的轻浮并没有换来想要的结果(文凭),于是,只有出此“良策”买了一个假文凭。虽说心里有点不踏实,但是它毕竟满足了方鸿渐的虚荣心,毕竟让方鸿渐做到了“衣锦还乡”!“文凭”是结果吗?我想它至少不应该是学习的最终结果,所谓学海无涯,学习本无止境,又何谈什么“最终结果”呢?我看我们国人的最大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太看重它的“结果性”了。我曾看过王小平女士著的《本领恐慌》一书,她从“为何学?”、“学什么?”、“怎么学?”这三方面介绍了“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才是“真正的能力”。很显然,在这种正确学习的姿态下,文凭不等于能力!文凭只是人们某种能力的体现!
文凭可以作为职场的敲门砖和通行证,但是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才是真正的法宝。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程度及影响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大学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比例仅为26%。也就是说,超过七成的人,进入社会之后,需要具备的能力,是快速掌握从未接触过的知识、技能。
如果我们的刚需是让孩子在未来的社会中保持竞争力,进而成为更好的自己,那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掌握不息的学习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教育的刚需,是学会如何学习。
通过学会如何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进而自我觉察、自我认知,成为精英人才,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教育。
做教育,小牛顿是认真的
小牛顿科学启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以“做对孩子有价值的教育、做对社会有担当的企业”为宗旨,专注于精英教育和科学素养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小牛顿倡导自主探究、分组教学的教学方法,在国内率先推出针对精英阶层家庭提供的一站式精英教育方案,以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为教育目标的教学体系,其内容涵盖了幼小衔接班、全能少年班二大核心教育项目。
小牛顿作为少儿精英教育的领航者,其企业宗旨是做对社会有担当的企业,做对孩子有价值的教育。我们可以来解析一下,什么教育可以称之为“有价值的教育”?
小牛顿人认为:有价值的教育是提升孩子面对社会和人生之时,有更高的认知和眼界。
小牛顿少儿精英教育项目在市场中开始了大力的推广,在此之前该项目经过深度的调研,得知少儿教育市场占3000亿份额,预计到2020年,这将是一个8000亿的细分市场(占整体教育市场的18.85%)。2016-2020五年间,将以15.9%的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高速增长。高考的激烈竞争与严格禁止公办学校教师提供有偿课外辅导的政策催生了课外培训市场的整体需求。特别是精英阶层父母为了让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习圈子,以培养孩子稳定的优秀品格,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样就给小牛顿少儿精英教育综合体提供了非常好的客观条件!少儿精英教育已经成为了当今的教育刚需。
这不,郑州的蓝堡湾校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筹建之后,很快就要和大家见面了。在全国范围内,小牛顿加盟校区也不止这一家,好的教育品牌是经得起推敲的,小牛顿少儿精英教育项目推广至今,在全国已拥有150家小牛顿合作校区,18家直营校区,已成为中国民办教育的新标杆。
▲郑州蓝堡湾校区实景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