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等了半天冻的瑟瑟发抖时,终于等来了公交车,看看时间还好,应该不会迟到。
也只是应该而已,最后一位乘客上了车,车却一直没有启动,大家都在静静地等待,查验健康码嘛,都理解。几分钟过去了,不断有人问询,那人看上去也就五十多岁吧,身边的人也开始帮忙,问有没有网络,有没有打开流量,健康码打开的路径是否正确?
好像过程是没有错的,但就是打不开,健康码打不开。
司机一直没有发声,但意思很明白,就像有的非常爱说一路不停絮叨的司机说的一样,健康码是大家的保障,是坐公交必须要看的。没有健康码,自己主动下车。
有几位男士忍不住叫道,“师傅,大家都要上班,你坐下趟车,顺便看看你的码是怎么回事?这都等你了十分钟了!”
那人道声不好意思,下车了还在琢磨他的码。
疫情下的健康码,成为了生活的必需品,安全的一道新保障。
我的手机也一向是不争气的,在车门口等着总觉尴尬并有紧迫感,于是每天都提前把健康码截图,这样多少快一点,再扫码付款便顺利些。遇到同时需要行程码的时候,再打开APP同时看健康码和行程码。
郑州现在已非风险区,但前两天去郑的友人回来,码还是自动转为了黄码。提供24小时核酸检测2次,又调为绿码。
单位本来也要到郑托运货品,货车及拖车竟然无人接单,打听了下,一是天气不好风险大,高速还因雾、雪不时地停运,二自然是去一趟郑州回来码的转换比较麻烦。正准备过年的时节,竟然加价也没人愿意去了。
我则在想现在的健康码实在是强大。作为口罩与检测之外的另一大利器,它在这场战役中无疑发挥了极强大的作用。现在不会有人再问健康码是什么的问题,也接受了红黄绿三种不同颜色的喻意。它以不可阻拦并迅捷的速度走上了历史的舞台。
二维码是随着支付方式的兴起而兴起的一种可存贮信息的编码方式,用它来做健康的防护工具无疑是为了个人隐私的数据安全。更何况现在是通过手机的定位来实现这个功能,据说在八百米的时空范围内与风险人员共处(手机位置)十分钟左右就会标记为潜在的“嫌疑对象”了。实在是迅速快捷。
当然也还在不断的完善之中,前一段不还有因核酸检测频繁导致健康码系统崩溃的现象吗?出了问题就解决,健康码的越来越完善,自然防控的就越来越精准。
而疫情解除后呢?已经成功并成熟的一套体系,想必会有更大的用途吧?拭目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