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这的确是真理,然而这变,意味的沉没成本又是多少人能够果断放弃的?
1
我应该具备好学生的大部分特征,起码在大学之前是可以这么说的。
学习成绩良好,平时也努力刻苦、认真听话。
实际上到了大学,我也是保持良好的成绩,也不给老师们和家长添麻烦。
但是到了大学,却发现了自己是一个内向的人,我甚至已经不清楚,我是一直这么内向,还是到了大学后,变得内向。
事后和高中同学交流,然而,反馈是出乎意外的:我变活泼了。
如今明白大概是因为发现性格活泼,善于表达,能够更好生存发展,就如同在小城市的中学时代,安静地心无旁骛地学习,更容易取得更好的成绩。
我是一直试图以一种最合适、最便捷地方式谋求更好的状态,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
在求职季,由于专业尴尬,还有各种如今已来不及后悔的原因,不太可能做技术方面的工作,能找的工作通常要求善于沟通表达,还有在面试的过程,若能够机智愉快的交流,成功率往往大大提升。
于是,我渴望改变。
2
那个期待的自己,抽象的说,是一个生活得很好的人。
他能够实现自身价值,也能实现所关心的人的愿望。
他有能力,有钱。
他有几乎不可替代的技能,善于沟通表达。
这也许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当具体化时,却会发现没那么简单。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感叹作为清华学子,智商和能力都高于同龄人,对北京的房价也只能望而兴叹。
作为智商和能力一般的普通人,更需要改变,我期望:能够稍微有些不一般。
3
刚大一那会,应该是自信心的低谷时期,我的自卑似乎有些张扬,引起了注意。
有辅导员和我谈话,问起了我大学的目标,我说:学习成绩排名前列、拿奖学金、毕业前找到工作······我记得主要是这些了,当时辅导员呲之以鼻,他说这是不难的,大部分学生都会做到的。
如今看来,确实不难。只是当时眼界狭隘得可怕(但应该不全是我的错),现在还是,只是比那时候见得多了些。明白了自己全部的局限,面对繁华世界中冰山一角中冰山一角,觉得心慌意乱,我的价值在何处?
如今,马爸爸“对钱不感兴趣”;王岳父的小目标是“先挣一个亿”;刘妹夫脸盲,根本“不知道奶茶妹妹漂不漂亮”。他们的价值当然不能仅仅用钱去衡量,但是没钱,他们的价值你能看到多少?
网友整理的马爸爸语录中,第一句是:当你成功的时候,你说的所有话都是真理。实现自身价值和成功是不是等同的?我不知道,但它们联系密切,常常不分彼此。
所谓“达”,社会的定义和我的定义又怎会差别很大,过程追求个性化,最后的目标和前人依然是换汤不换药。
4
对于想象和说话这两件事,外人几乎无法干涉,你天马行空,你巧舌如簧,对于这个网络时代,只要把握好底线,基本不会有什么责任,所以想起来和说起来都是容易的。但是很多时候只有做起来,价值才能真正体现。
而做起来的障碍,也许来自很多方面,但是,主要还是自己。不管励志鸡汤中“你不试试,怎么会知道,自己可以做得很好呢”,还是毒鸡汤中“你不试试,怎么会知道,你完全没有机会呢”。你不试试,怎么知道,就算中毒,也不会致命,反而增强辨别力、抵抗力啊。
说这么多,也不过4个字:想变就变。
5
当我下定决心去改变,并且刻意练习,并且坚持不懈,并且真正做到,那么也可以清楚离理想的自己会越来越近······
突然感觉自己说的都是废话,但是仍希望能够自我激励,不断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