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自驱动力?
一,学习英语需要智商吗?
从延边双语环境里的狗,来分析,学习外语是不需要智商的。
既然不需要智商那需要的是什么呢?
需要的是“用”。
我国的英语教育大面积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对大多数人来说英语其实没什么用――所以就不去“用”。
于是引出来我们今天的话题:刚需。
作者的刚需――用英语阅读(不是听和说,而是阅读)。
因为有了这个刚需,所以努力学习英语,尽管刚开始也挺费劲的,可是那一点“麻烦”挡不住我――因为读完对我来说是刚需,有人喊我吃饭都嫌耽误事儿。
作者学习吉他的经验,我非常想要跟大家分享:
人家听一遍就能顺下来的曲调,我得一个音符再一个音符、一个节拍再一个节拍的反复记忆才行。
(在学习中你愿意花这样的功夫吗?)
所以总结一下这一段:学习外语不需要智商,为什么大家没学会?因为不是刚需。所以自我驱动力(自律)从哪里来?就是刚需。
比如:学习心理学,自我疗愈是刚需。那我就在读书的时候,去留意别人是怎么自我疗愈的?然后照葫芦画瓢。
很多人读完武志红的书骂声一片,我就觉得很奇怪。武志红明明已经在书里说了,不要老去抱怨原生家庭,你要做出改变。即便你的父母现在改变了也无济于事。因为重要的是你内在的父母改变。
我读一遍就捕捉到这样的信息,但是很多人捕捉不到。
因为疗愈是我的刚需。对很多人来说,甩锅是刚需。所以他们就会抓住前半段,甩锅给原生家庭,甩锅给武志红。
还有的人,自我批评是刚需,读书就是为了寻找自己的不足,以便满足自我批评的需要。
二,“分析”这个刚需你有吗?
身边绝大多数人其实不善于分析,也不善于思考,他们不会去琢磨一件事直到水落石出。
但是同时也至少有这样一个人:
他们善于分析(也因此常常能做出更优的决策),
善于琢磨(也因此常常有特立独行且正确的见解),
也善于说服别人(也因此必然有更强的影响力)。
“寻求真相”对他们来说就是刚需,若不弄个水落石出,他们就难受的很,若看到一点希望,他们就欣喜若狂。遇到一点挫折根本不算什么,因为真相就像火,他们就像飞蛾――还有什么比飞蛾扑火更自然呢?
既然“分析”对他们来说是刚需,那么为了满足这个刚需,接下来需要学什么就去学什么,需要用什么就去用什么,需要克服什么障碍就去克服什么障碍……因为那是刚需,谁也拦不住他们。
如果认定某个问题需要一个解释,我就会不断的思考、观察、分析、总结、补充、再思考、再观察、再分析、再总结、再补充……这个过程可能长达好几个月或者好几年。
俞敏洪说优秀是一种习惯,但是很多老师把它当成鸡汤。
但是对一些人来说“优秀”真的是刚需。
观察那些优秀的人,如果有机会与他们沟通,你会发现他们在这方面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态度:
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起码是自己能做到的最好(注意是“最好”而不是“好”或者“很好”)。
我在面试的时候总会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
你在哪方面做到过第一?或者做到过最好?哪怕是局部,哪怕是小范围。
牛人一般用三句话就能描述清楚了:
1,有“做第一”的执念。
2,有过“做第一”的经验。
3,有过多次“做第一”的经验并能将其总结出来。
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呢?因为即便做不到第一他们也不会因此而难受,或者即便曾经难受过但也早就习惯了。
三,什么是正确的刚需?
正确的刚需是一切驱动力的源头,那什么是正确的刚需呢?
打个比方,吐槽是刚需,但是它能让你进步吗?不能。所以它就是错误的刚需。
所以正确的刚需就是能让你进步的刚需。
前面我们学习了“大脑是可塑的”。那大脑是怎么样塑造呢?
1,前面我们学习过大脑就像肌肉一样是可以锻炼的。
2,大脑可以被环境塑造,被自我塑造――刚需塑造大脑。也就是自我驱动力塑造大脑。
那自我驱动力又是什么呢?其实是刚需的认知与选择。
那么问题又来了:
如何认知、选择、培养正确的刚需呢?
我们先来看两个概念:
1,表现型人格――在别人面前表现的足够好,“成功”这个状态是他们的刚需,和选择。
2,进取型人格――成长才更重要,成长才是真正的刚需。至于成功,只不过是某一个时刻的状态,没那么在乎自己当前的表现。
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是这样的:
1,金钱>时间>注意力
2,成功>成长
3,现在>过去>未来
而如果你的价值观竟然是这样的:
1,注意力>时间>金钱
2,成长>成功
3,未来>现在>过去
那么你的选择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生变化,你的“刚需”就会自然而然地与其他人不同。
举个例子: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最终赚不到很多钱?
因为赚钱对他们来说其实不是刚需――大多数人的刚需是花钱而不是赚钱――发财之后最想做的事情才是他们真正的刚需――也就是说发财是手段,花钱才是目的。
大家体会一下这两句话不同的感觉:
花钱是为了赚钱(投资)
赚钱是为了花钱(消费)
这不是绕口令,而是朴素的逻辑分析。也正是这个差别,最终造成了人群之中财富分配上的巨大差异。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来团长之前讲过的那个案例:
成功之后你要做什么?案主说要买豪宅豪车。
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愿意把钱给他吗?
不愿意,因为他眼里只有自己。
所以我们要挣很多钱的目的是什么?是消费吗?还是为社会创造价值?
如果我们赚钱的目的是为社会创造价值,或者说我们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去赚钱,那是不是符合第一个逻辑?我们现在参加各种训练营、买书、买课,花钱是为了投资,投资自己。这个逻辑解释的通,对吗?
正确的刚需是可以选择的。
“知道我可以选择”这个“元认知”(觉察)极其重要。
维克多·弗兰克,“意义疗法”创始人,他这段话我们要只字不差的背下来,不时拿出来把玩、掂量:
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四,在“正确的刚需”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是什么?
1,耐心。
为什么一个标题是《财富自由之路》的书却很少提到钱?
(1)财商的培养显然最需要耐心的。
(2)与财富相关的一切重要技能都“看起来”缥缈甚至虚无。
没有耐心的人什么事都干不成,怕麻烦的人会被麻烦一辈子。
大部分人是短视的。短视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想“马上见效果”。如果不能“马上生效”,甚至哪怕是“感觉上不能马上生效”,他们都会立刻放弃。
2,现状。
我们反复强调“活在未来”,可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与思考你有没有发现做到“活在未来”其实真的非常困难。
因为“现状”,就像“地心引力”时时刻刻拖着你,让你根本飞不起来更别提飞出去了。
现状究竟是什么?
现状是过往的积累。
所以如果现状不能令人满意那么肯定是因为过往的积累不够。
目光短浅的根源总是一样的:急切的想要改变现状。现状越差越没有积累就越急切。
有些人会抱怨自己的父母,哀叹自己的命运,恨自己没有含着金钥匙出生,其实换个角度去想就能明白:如果一个人最终是个有足够积累的人,那么起码他的下一代不用再抱怨自己的父母,也不用再哀叹自己的命运了,就算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起码也是含着钥匙呢。
所以把现状清楚地定义为过往的积累,我们就会明白:马上改变现状其实非常困难——困难到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地步——因为我们最多只能做到这么一件事:
把当下作为新的起点开始积累着眼未来活在未来。
所以前面还记得吗?我们戒掉了抱怨,现在你更加深刻理解了,为什么对现状不满,其实完全是没有意义的――不满本身不会增加任何积累!
3,最后就是把这几样东西结合起来应用了:
(1)你从来都知道自己最终还是拥有选择的自由。
(2)你知道要靠耐心活在未来
(3)你知道现状是积累你知道对现状不满是没有意义的你知道所有的解脱最终只能靠积累实现。
好基于这样的认识和价值观你就能运用另外一个终极武器了――选择正确的难受。
什么叫做正确的难受?
举个例子:没钱花很难受,赚不到钱很难受。
解决“没钱花很难受”,会让你不管赚到多少钱都留不下什么。
所以你要解决“赚不到钱很难受”。
把注意力放到解决赚不到钱很难受上,养成赚不到钱就很难受的习惯,再加上你其他的正确价值观的自然选择,你就会得到很多“自然而然的正确结论”,进而产生很多“必然生成好结果(甚至是惊喜)的行动”:
(1)赚不到钱是因为能力还不够。
(2)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一切能力都是可习得的 。
(3)假以时日,我的收获会越来越大。
你肯定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
(1)赚不到钱是因为这个社会不公平(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而从其他地方找问题)
(2)干什么都白搭,因为这个世界根本就不会变。
(3)于是,或者就这样吧,或者铤而走险。
4,在习得任何技能的过程中都有难受的地方,因此选择正确的难受常常是关键。
例如,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如果你的发音很差,那你就要做出选择了:
(1)因为自己没有进步而难受(再多说一点,再多练一点)
(2)因为害怕别人嘲笑自己而难受(干脆不说了,干脆不练了)
那么你现在可以认真思考一下,
为什么在很多时候,人们选择舒服的、容易的,而不选择正确的?
想想看,用这一节提到的方法论,你应该做出哪些选择和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