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人格障碍”通常不自信,不喜欢出风头,远离人群,喜欢独处,回避建立亲密关系。有着强烈“羞愧感”的人,往往会患有这种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所表现的特征是:
一、在社交上有所约束,害羞,行为退缩。二、在社交上不自信,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低。
三、在社交上的一些负面评价不能忍受,内心特别敏感,自卑。
如果占据以上这三点,很可能就患有了回避性人格。这种人格对以后的工作、恋爱、生活上会有一定的影响。若是早期自我发现,两三年可有所改善,反之,这种人格障碍会伴随终生,难以治愈。自身也会变得特别趋利避害,只要对自己没任何好处,有冒险的社交活动或行为,通通回避不愿参加。与此同时,这种人的圈子就会变得越来越小,也许是因为不想受到伤害,所以选择回避。但长期以往,经常回避社交,不认识新朋友,内心又特别脆弱敏感,慢慢就会喜欢在自我认知的安全领域活动。反观现实生活,就有这么一种群体,那就是宅男、宅女,总是躲在温室中回避社交。所以,在未来宅男、宅女这部分群体,很有可能会成为回避性人格障碍的高发病人群,越是回避与人交往,越是会行为退缩。
回避型人格障碍与童年经历有关。有些人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而有些人则需要用一生去治愈童年。在幼年时期,孩子进入陌生的环境,接触陌生的人,会回避社交。产生害怕,害羞的心理行为。这种其实是正常的现象,一般在成年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都会回归正常,不再排斥。但也有特殊情况,就是患有这种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有很大概率是来自童年经历,在童年的成长环境中,早期的情感对孩子来说特别重要,孩子的性格转变也跟童年的经历有关。认知理论家提出:回避型人格障碍个体发展出功能失调的信念,认为自己没有价值,这是生命早期被重要的人拒绝的结果。也就是说,孩子在童年有受到过伤害,比如父母都不关心,同学的嘲笑,自己努力得不到无视,孩子认为在这个家没有人疼爱,行为开始退缩,由此产生了回避型人格障碍。
如何克服回避性人格障碍?研究资料显示,回避型人格障碍最明显的表现是社交退缩,倾向于避开压力环境,想要融入新的社交环境,又怕受到伤害,想要改善,核心就是必须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消除自卑—主动交往—挫折历练—合理宣泄。
万事开头难,克服人际交往障碍就难的是第一步,消除自卑,必须要勇敢的踏出第一步,拥有自信摆脱自卑,然后在不断的交往中,会学到有用的社交技巧和方法,从而认清自我价值,塑造健康人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