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的时候特别喜欢放风筝。那时候的风筝都是自己做的,名字也很土,叫老鹞子,鹞子翻身的鸟,是一种比鹰还厉害的鸟。它们经常几只盘旋在高空,悠闲地视察着下面谁家院子里养的鸡。彼时,我隔璧家最厉害的那只金红色大空鸡会非常警惕,咯咯咯地叫着,直到母鸡们慌乱地躲进鸡棚,它还站在门口, 依然略咯地叫着,像示威。老鹞子们其实并没下来。有一次,有只似乎在天上翻了跟头,就要俯冲下来的样子,但很奇怪鸡群却无动于衰。我定睛一看,原来是只风筝!可这风等飞得也太高了吧,简直是以假乱真。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这样场景其实相的是江南,三月的江南是红肥绿瘦。
孩子们做风筝不是为了什么诗清画意,大家之所以自己做风事, 放风等,只是想让大家知道我的手巧!在那个年代, 手巧就像一个人字写得漂亮, 会做绣花社会惯一个收音机,是一个很体面美奖,无论男状,女孩,要是人务手巧,巧去了,这个是一种长大了能娶好媳妇,能嫁好婆家的暗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