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Vue.js和angular(特指vue 2.0和angular 1),都实现了数据双向绑定。而为了支持双向绑定,就必须时刻追踪数据变化并及时响应到UI上,反之亦然。
Angular 1 中,采用脏检查机制,缺点是:当watcher越来越多时,作用域内每一次变化,所有watcher都要重新计算。如果一些watcher引发了另外的更新,那么,digest cycle 可能要运行多次。一般来说,不建议在一个页面上绑定大于1000个watcher。
Vue采用更加优雅的方式来解决:数据劫持+发布订阅者模式。
1. 数据劫持
Vue通过Object.defineProperty()
设置对象的存储器属性,即set
和get
。这样可以拦截数据,做一些额外的事情。比如设置/更新时,添加对该属性感兴趣的订阅者;读取属性时,通知关系该属性的订阅者更新数据。
2. 发布订阅者模式
先看官网上的一张图(来自:https://vuefe.cn/v2/guide/reactivity.html):
data.png主要分为四部分:
- Data:也就是数据属性观察者(observer),它劫持属性变化,并负责
- 添加订阅者(watcher)到订阅者容器(Dependency)
- 数据改变时,通知订阅者容器发布更新通知。
- Dependency:一个订阅者容器,负责维护watcher,并通知watcher做更新操作。
- Watcher:某个属性数据的监听者/订阅者,一旦数据有变化,它会通知指令(directive)重新编译模板并渲染UI。
- Directive(Component Render Function):指令负责将model和DOM关联起来,在watcher触发下,它可以根据最新的数据重新编译模板,并最终重绘UI(vue2.0在重绘DOM时,采用虚拟DOM树机制,用最小的开销更新UI)。
下面是一张更加详细的剖析图(图内的方法名只作为示例):
vue-data.png从上图可以更清楚的看到:
- 每个指令都对应一个watcher(在编译指令时,就会初始化这个watcher)。一旦调用watcher.update(),即会通知指令重新编译模板。
- Dep对象维护了一个watcher array。
- 数据对象的每个属性,都包含一个Dep实例对象,用于存储关心该属性变化的watchers。
- 在model--->UI渲染过程中,通过数据属性的
get
函数,可以添加相对应的watcher到Dep对象中。 - 当触发UI更新操作(比如,input框输入某些内容),即UI--->Model--->UI这个过程中,首先触发对应数据属性的
set
函数,然后订阅者容器Dep对象发布消息通知notify
,随后,所有订阅者watchers调用update()
,从而通知模板编译器Directive Compiler对相应的指令进行重新编译,DOM重绘。
小贴士:
模板编译时,会把html模板编译成render函数。
所以,如果直接用render函数来创建组件html,编译速度会更快。
3. 其他:异步更新队列
官方文档上,还提到了异步更新队列机制。也就是数据变化时,先缓冲watcher在当前事件循环中,并去掉重复数据(避免同一个watcher被多次触发)。然后,在下一次事件循环中(next tick),再真正的更新DOM。
官网上的例子很清楚的解释了这个“延迟过程”:
HTML:
<div id="example">{{message}}</div>
JS:
var vm = new Vue({
el: '#example',
data: {
message: '123'
}
})
vm.message = 'new message' // 更改数据
vm.$el.textContent === 'new message' // false 这个时候DOM节点还没更新
Vue.nextTick(function () {
vm.$el.textContent === 'new message' // true 在下一个Tick中,DOM节点才会更新
})
小结
一句话总结Vue.js如何实现数据双向绑定:通过ES5新特性Object.defineProperty()
的存储性属性set
和get
实现了数据劫持,并采用发布-订阅者设计模式,利用一系列watcher对象监听数据变化并通知DOM更新。
微信公众号:
娜姐聊前端.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