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读张定浩《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读张定浩《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

作者: 雨雪霏_cd | 来源:发表于2016-12-05 21:58 被阅读0次

      这是一本32开,不到200页的小书,买来一年了,仍时时置于触手可及之处,反复读之,每次皆有所得。

     作者谈诗人之诗,也谈写诗之人。从目录来看,章节之间的排列似无序可言,所写之人既无年代先后之分,所论之诗也未遵循任何古籍排序或时间顺序。作者于《后记》中写到,“它不是一项有计划的学术研究和创作,而是人生迈入中途之际某种感情危机的产物,或者,是一个以写诗为志业的人发觉不会写诗了之后的产物,表现的形式则均是通过努力去触碰和谈论一些最优秀的古典诗人,来丰富和安定自己的生命。”所以,这是一本在诗与人的选择上都明显带着作者偏好的小书,也正因为如此,作者已然融入了所论之诗和人,在彼时彼地,看彼所看,听彼所听,感彼所感。

    或许后人对于唐以后的文人及作品研究已汗牛充栋,作者更感兴趣的显然是那些给养了唐朝这个伟大诗歌朝代的更古老的诗词,因此,非要从年代来看的话,作者所写的诗与人中,只有李白作为连接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桥梁存在,其余均始于《诗经》终于南北朝时代。那些时代是那么久远,而当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那些诗歌,竟会觉得它们就像我们今天的词句一样,毫不生疏,朗朗上口。古时的月亮照着今时的我们,古时的悲欢仍然在今时上演,在那个文字都尚显单薄的时代,诗人们一早为我们拟好了词句,看到雨雪霏霏,看到桃之夭夭,我们还能有更好的词语来表述吗?“未见君子,我心伤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更多的词句似乎都不及这十六字能将我们的哀乐说清。全书之中,如果只看标题,似乎只有《既见君子》一章在写《诗经》,通读之后才发现《诗经》之于中国的诗歌和文化就如《圣经》之于西方文化一样,已成为后世模仿和引据的来源,无数后世的名句竟皆可在《诗经》中找到出处。作者的所感不止于《诗经》,每个时代的诗人亦有着其特定时代所有的情怀和心性,对于历史甚至对于同时代的西方学著,作者也是信手拈来,这样纵横往复后有了我们所看到的《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

     诗歌是最精炼的语言,古诗让我们看到我们的语言是如何从简单的象形字逐步形成了意味悠长的词语,直至于今天仍让我们感同身受。而诗歌背后的那些人,他们深邃的灵魂曾和我们一样在人世跌宕,并用他们的文字感动着千百年后的人们。诗的故事终究都是人的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读张定浩《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eykm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