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题目,以为是继母,看完才发现真是“第二个妈”。
不知道是我感情脆弱,缺少爱,还是的这篇文章写得实在是感动人,反正我读到最后,看着两兄妹扑通跪下,耳畔听到那一声“妈”,心肺好像一下子就被撕裂开,鼻子一酸,喉头一哽,那眼泪就流出来了。当然,心底的苦涩、悲伤、酸楚和痛是在读文中慢慢地不知不觉堆积成重,以至于久久不能释怀。
《第二个妈》从小妹妹的视角写了一个封建思想笼罩下的家庭的两姐妹的凄怆人生。“我”的妈妈是爷爷奶奶的大女儿,为了传宗接代,为了延续种姓,为了重男轻女家庭强加的责任,没有随心所愿嫁给别家,而是委曲求全招婿入赘。“我”的爸爸“嫁”过来备受歧视,做最重的活儿,忍最多的白眼,挨最多的数落,最后不堪忍受而离家出走,一去不返。从此妈妈没了笑脸,落落寡欢,默默无言,只是低头干活,把自己活成了一头牛。小姨天性活泼,天真开朗,调皮可爱,因为有了姐姐的无私奉献,得以活得无忧无虑,轻松快活,李叔张叔王叔一个个追求者来了又去,络绎不绝。一次意外打破了原本的平静,把一切的走向瞬间改变。小姨把一位叔叔送的饼干给了作为妹妹的“我”,却引逗得“我”哥哥出来抢夺。激烈的争吵惊动了权威的爷爷,爷爷怒问谁给的女孩饼干,而不给男孩。小姨急中生智瞒天过海把责任推给妈妈。妈妈没有争吵辩解,在爷爷又一次冷嘲热讽刀子般的谩骂声中心如死灰,终于跳水自尽撒手人寰。从此小姨代替了妈妈,走上了妈妈未走完的道路。众多的追求者知难而退,小姨孤身一人苦苦支撑,忍辱负重、任劳任怨把两兄妹扶养成人,纷纷考上大学,自己却积劳成疾,身患绝症,将不久于人世。两兄妹看着刚刚四十出头的小姨,形容枯槁,满脸沧桑,想想小姨多年给他们的不是母爱胜似母爱的所有,不禁情动于中,发之于外,扑通跪地喊出“妈妈”。就此,与“第二个妈”题目遥相呼应,点题收尾,留给读着无限惆怅感慨感激感动。
掩卷长叹,不禁唏嘘!
妹妹复制了姐姐的命运,这是第一个妈的悲哀,也是第二个妈的悲哀,但更是重男轻女的小家庭大社会的悲哀。
“我咽了口唾沫说我不吃,吃糖要蛀牙。”生动地心里和动作描写透露的是妹妹自欺欺人的无奈地假装懂事。心疼中不免担心,这样的妹妹会不会成为第三个妈?
好在哥哥和妹妹后来都考上了大学,读了书的”我们”想来以后不会再造一个爷爷思想统帅的家庭了吧!因为社会毕竟在不断进步,入赘——招女婿也不会被歧视,不信看看周围,但凡入赘的哪个不是被丈母娘捧着惯着呵护着?
不过,积劳成疾为“我们”奉献出所有而逝去的小姨,是不是“我们”成长往后余生的永远的痛和遗憾,或者最沉的重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