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流行朋友圈,社交圈,名媛圈,还有就是耳熟能详、是非颇多的娱乐圈、文学圈等等。圈子不同,所有的各种类别就不同,很多人都会想要多栖发展,是因为可以得到更多的机会,结识更多不同的人,最大限度的对自己有利。
一个人的圈子直接反应了这个人的身价。
做过直销的朋友都知道,研讨会上慷慨激昂的演讲很振奋人心,我曾经也听过直销的课程,在工作十分倦怠的时候,想要扩宽自己的圈子,所以跟着一个朋友做了直销。我抵触,更很多人一样,当我想让自己接受新事物,抱着接受的态度去了解一件新事物,也许会有不同的收获呢。当时听课的人很多,情绪高昂那是肯定的,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好像要把一辈子的兴奋都用光一样。我本来就是个慢热的人,尽管给自己做了很多心理建设,第一次接触这种场面,抵触情绪很大。朋友劝我耐心,我也就既来之则安之,把三天半的课程全部听了下来。后来陆陆续续的听了一些平凡人的成功之路。听了很多热血沸腾的鼓励,我燥热的心情反而平静了下来。当一个人身处其中,但可以用抽离的目光去审视自己和身边的时候,也是一种很大的进步。
我以为这个是和之前工作截然不同的圈子。其实不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有人的地方就有阶级,即使它们拼命的推崇平等,也还是不平等的,一切的平等都是以地位和身价来衡量的,每个圈子都一样,只不过方式不一样,仅此而已。
我有所领悟,也重新回归自己的圈子,圈子不同,不必强融。但生存模式都一样的时候,还是应该在自己更擅长的领域发展。即使你发现你也不太适合这个圈子,但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圈子、更接近自己本质的就可以。
有人三十岁,是领导;有人三十岁一事无成。有人三十岁在摆小摊,也有人三十岁身价百亿。这个无从比较,起点不同,坦然接受,只要明天比今天好,这很重要。
会混的,能顺利到达比现在更好一点的圈子,迟钝的,一直在固有的圈子中徘徊且迷茫。一旦接触过更好一点的圈子之后,或许能激发你的潜能也不一定。我一直在努力,只是比较迟钝,但也能感觉自己的明天会比今天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