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 望释:国家虽已残破山河依然,暮春的长安城草木从生。感伤时事看到花开反而落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更加伤心。战火连绵不断一年又到三月,接到一封家信胜过万两黄金。满头白发越抓挠越感到短少,稀疏得简直插不住那支发簪。
春 望赏:肃宗至德二年(757)春,杜甫被安史叛军掳到长安。他亲眼目睹了长安沦陷后萧条零落的景象,加之自己身处险境,思念亲人,心中生出无限慨叹,遂作此诗。
春 望诗的前两联描写的是诗人来到长安后看到的悲凉景象。这两联借景抒情,情景浑然一体,尤其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更是被人们广为传诵。
首联中用了一个“破”字,形象地写出了大好山河被战争损坏的程度;“草木深”写出了土地荒芜的败落景象。这种人为造成的败落与春天的生机盎然形成了鲜明对比,将荒凉感伤之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此联对仗工整,对比强烈而又自然贴切。颔联是说花鸟本来是供人们消遣娱乐的,但在人们心中感伤时,见了花鸟反而感觉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心情自然随之变得更坏。
在前两联中,诗人的视线由远及近,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为下面抒写思念亲人做了很好的铺垫。
颈联写出了在战乱中人们久盼音讯而不得的急切心情,这正是当时老百姓心中普遍的想法,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春 望尾联的表达深刻真实而又自然贴切。“白发”是愁苦所致;“搔”写的是解愁的动作;“更短”衬托出了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添悲凉。
本诗情感沉郁顿挫,含蓄自然,体现了杜诗一贯的风格,是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传诵的名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