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低成本地持续创作?
要长期坚持做一件事情,一定要讲究方法。在繁忙工作的同时持续写东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把“千字文”重新调整改为每周四篇,每月一长文,但是要想以低成本地持续创作,还是得转变思路利用一些工具和高效的写作方法。
目前写作浪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太大,产出却是寥寥无几,接下来决定尝试『番茄工作法+卡片写作+断网』的方式来提高写作效率。
写作不用三更起五更眠,多吃几个“番茄”就好
写千字文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白天没时间,只能晚上熬夜写,既影响了休息,也不利于工作。本想改成早起写作,可是早晨从床上爬起来实在太痛苦。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实际上我的目标不是早起,而是完成每天的写作任务,本来休息就不够,要求自己早起写作真是太强求自己了。
相反,在一开始的时候,没有必要把目标定得太高,不必强求自己一上来就写一小时,写一个番茄时间也行。然后地铁上一个番茄,晚上回家1~2个番茄。四个左右专注的番茄时间,一篇文章差不多就能写出来了。
从逼自己早起改成“吃番茄”,心理的压力顿时小了,早起肩负着“睡不够,影响工作”和“写一个小时”的双重认知负担,而只针对写作“吃番茄”,这样单线程运作会减轻很多压力。
断网,创造少而专注的时间
写作的过程另一个大问题是因为网络而分心,浪费太多时间。
常常是边写边玩手机,差不多是五分钟就得刷一次微信,朋友微信找过来,三言两语又打断了写作。如此这般难以沉浸在写作里,怎么可能持续深入的思考。
既然不可能删掉微信,下不了决心关闭朋友圈。要么把事情都处理完,告诉所有人在某个时点不方便被打扰,要么是在不影响工作沟通的时间内断网,比如在25分钟的番茄时间内关掉一切网络。这个方法是可行的,即便有急事,也不会拖得太久回复,在25分钟后开启网络回复即可。如果遇到需要网络查阅资料的地方,先用占位符代替。
卡片写作,想好框架再出发
在写文章难以下笔的时候,我曾把以前在朋友圈、豆瓣、微博上写过的读书、电影简评拿过来重新编辑加工,这样立马就能为文章补充上新的素材,写起来省事儿多了。不过以前写的简评并不多,这样的素材需要更多。
平时看完书、电影,随手写一个140字左右的简评,不要求文采和逻辑,把当时心里的想法记录下来,等到需要的时候在文章的主题框架下进行修改便可。养成随手记录“小卡片”的习惯,有所思考就写下来,这样积少成多建立随时可以调用的写作素材库。
“卡片”的制作可以通过印象笔记电子化,建一个《卡片写作》的笔记本,把读到的文字扫描下来、偶得的灵感记录下来,都扔进这个笔记本里面,等到未来随时提取和引用。
还有一种高效写作的体验是,如果是从一篇空白的文本编辑框里开始写,我会犹豫半天,不知道从哪下笔;但是这个编辑框里已经有了逻辑框架或者搜集来的一些素材,我至少可以在这些素材的基础上开始完善加工,而不是对着空白的编辑框发呆。
所以写作前最好是有一个框架,思路,想好了再写,坐着发呆只会浪费时间。
一次写作流程有很多地方可以优化,最需要做到的就是避免浪费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利用番茄工作法和断网保证足够的专注,把任务拆分到可执行的底部激发行动力,平时随手积累素材。这样写作就不会太折腾,保持充足的体力和脑力持续创作。
学会热爱这个世界,不再以某种欲望与臆想出来的世界、某种虚构的完善的幻想与之比拟。学会接受这个世界的本来面目,以归属于它而心存欣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