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开始吧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乐陵市阜欣小学 谢健
这个暑假“逼”着自己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完感叹:为什么没有早拿起这本书好好看呢?
刚一上班的时候就买了这本书,惭愧的是这本书在书架上几乎搁置了十多年,期间有几次拿起来,又不自觉的放下了。暑假开始给自己制定了计划,不多读,每天就读3个建议,因为全书共有100个建议性的故事,这样大约一个月作用就可以读完了。这样每天读一点,用了25天的时间提前完成了读书计划,在读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共鸣和想法,告诉自己读完后一定要写点什么。
还记得上初中时,物理老师说了一段关于看电视的言论,记得那时候正开始流行偶像剧,正值青春时期的我们也疯狂的迷上了看电视,她就提醒我们要把握好现在的时间,好好学习,现在想来道理真的是很正。她说:“真正好的电视剧会长盛不衰,会一直重复播放,等到你们有时间、有能力去看的时候,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如果一个电视剧播了一段时间就不播了,只能证明这个电视剧的质量不好,也不值得你们去看。如果你们现在好好学习,以后会有自己支配的时间,但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的时间也不会收你们支配。”是啊,现在不就是想看什么电视剧就看什么电视剧嘛,关键是你有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
我想说的并不是自由支配时间的问题,而是想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市面上也有很多流行的书籍,数年后再拿起来读就没有了读的意义,但《给教师的建议》真的值得每一个当老师的去读一读,这种有意义的书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苏霍姆林斯基是1948年起,担任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开始他的教育生涯,也开始不断的写作——教育笔记。这一本六七十年前的教育著作,放在今天仍不过时,因为他在书中提到的很短观点和建议放在今天仍然适用。这也让我不得不去思考,我们教育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其实在教育初就存在,但是很少有人真正的去思考这些问题,或者是有些问题,人们一直未能解决。
又让我想到一种现象,当医生的退了休很多会被返聘,并且越是返聘的医生身价越高一些,反观我们的教师行业,很多教师退了休以后不是身体不行了,就是不愿意再踏上讲台。很长一段时间,我也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现在想来,这样的情况出现的关键问题就是:学习。医生会时常面对不断更新的知识或者仪器设备,这就迫使他们不断的学习,接受新事物,但是老师面对的对象就不太一样了,知识体系尤其是小学阶段,是不会大变样的,这也就导致老师们的懈怠。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重复着一直重复的工作,没有了新鲜感,没有了激情,学习的劲头也就降低了。
“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苏霍姆里斯基在很多条建议中都提到了阅读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知道阅读的好处,但是在现在手机网络盛行,短视频诱惑的前提下,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读书了,我也是其中的一个。曾经上学的时候,很喜欢读书,名人传记、古中外小说、历史故事等,三天两头的向图书馆跑,课下、周末没事的时候就翻两页。但是上班以后,读书这节事就被搁在了一旁,“腹有诗书气自华”很长一段时间发现自己上课时的语言特别匮乏,想表达的时候找不到词,一度让我很是苦难,后来我明白了,原因在于不读书、不学习,自己没有“输入”,怎么可能“输出”呢。开始迫使自己读书,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非常有幸的碰到了几位引路人,在专业发展上幸得刘校长的点拨与指导,后来又遇到了张海霞老师,开始把我领进数学的专业道路,让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有了不一样的体会与感悟。今年初,有非常荣幸的和闫淑英老师结缘,加入了她成立的“智多星阅读修行室”,并且在她的影响下,我也在我们班成立了“读万卷书,五班快乐读书吧”,带领我班的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进步。就这样逼着自己去读书,有时候也想偷懒,但是又想到我班孩子,还有其他一起读书的小伙伴都看着呢,不行,就算少读几页也要完成读书的任务。
有的时候,也会自我怀疑,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有的人不读书,看上去精神世界也很丰富,谈吐也很优雅啊。现在想来,读书就是和自己对话,和智者对话,为的是让自己更加真实的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认识自己,毕竟每个人都价值都是不一样的。可能有时候读了书,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书籍的影响总是不显山不露水,潜移默化中已经对我们产生了影响。
不论什么时候,给自己留点时间,拿起书本读一读、写一写、想一想。
“即使是最好的、最精密的教学法,只有在教师加入了自己的个性,对一般的东西加入了自己的、经过深思熟虑的东西以后,它才是最有效的。”
曾经,对于“课改”这个词感觉很遥远,很陌生,也很茫然。
一些专家领导,还有在实践方面做的比较好的老师,经常会提供一些组织学习的机会,学习的时候激情澎湃,过后又恢复了老样子。很多时候总会这样安慰自己:公开课这是多少人出谋划策才打到这样的效果,人家磨课就磨了好几遍的,如果都这样上老师不得累死吗?不知道是自己的理解能力有限,还是专家领导的引导方向所致,一线教师很难学到什么,其实老师们也不是不想学习,其实大家迫切想要的是真正对课堂有效的指点和方法。
通过读书、学习、思考,我忽然明白了。“课改”,我们都把目光放在了“改”上,改变的速度我们是怎么追也追不上的,比如今天学习了马芯兰老师的教学法,明天又看到了华应龙老师的“化错教育”也很不错,老师们就会疑惑了我们到底学习谁的?这样的思考就错了,我们不应该关注谁的方法好,而应该关注的是他们之间的相同点,他们的教学方法虽然不同,但是他们之间肯定有一样的东西,那就是追寻数学学科的本质。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和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以后应该怎样思考怎样做呢?真正把专家型教师们的方法学到心里,是自己去对比、思考、实践,而不是学着做样子。
所以,我想说我们不应该把重点放在“改”上,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不改”的那些。今年新一轮的课程标准颁布了,我们应该欣喜的看到课程标准改变的地方,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没有发生变化的地方。改变其实就是一种回归啊,之所以改变说明还有些地方做的不够好,改就是为了回归我们的教育初心,所以课改,不要一直向前看,回过头来想想我们的教育初心,回归学科本质,从心出发,才能做到真正的改变。
“教育就是形成‘可爱教育的能力’——使一个人对自己的成就和挫折非常关心。”
我经常和孩子们讨论这样一个话题,我说你们都是不一样的水果,有的同学是个大西瓜,有的同学是又酸又甜的葡萄,有的同学是黄澄澄的鸭梨,还有的同学可能是红又甜的苹果、香又甜的芒果......大家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己,怎么可能最后要求大家长成一样的东西呢?这个谁也做不到,但是想一想大家之间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有的孩子可能就会说到,我们都需要水分、阳光和营养。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自己,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积极的养成学习的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努力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前几天和高中的老师一起参加了中考的监考工作,近几年的中考,让很多小学家长感受到了压力,考不进一中就意味着失去了考大学的机会,所以大家都玩笑似的说:“考高中比考大学还要难呢!”那几天我就在想,无论孩子们怎么努力,还是有一些孩子不能如愿的进入高中啊,这些孩子怎么办?家长们怎么去面对这样的情况呢?自暴自弃吗?肯定不是,那么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任务是什么呢?
这样看来,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责任更加重要和复杂。就像上面的例子,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成长之路和未来是不一样的,那么孩子们之间有没有一样的东西呢?那就是在学习中发现自己、成为自己!将来孩子们无论拥有什么样的未来,都会积极的面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因为成绩分数就去否定一个孩子!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每个孩子都积极的学习和生活,在积极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能积极的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勇敢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让我们教会儿童思考,在他们面前展开思维的最初的源泉——周围世界。”“把到自然界去上的课成为‘到活的思维的源泉那儿去旅行’。”
书中反复提到去自然界中观察、体会,让孩子么议论什么是现象、原因和结果,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读完这本书感觉自己身为数学老师特别骄傲,也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建议所有的老师,尤其是数学老师都应该好好读读这本书。
书中提到了令所有老师都很头疼的一部分学生,那么这部分学生之所以让我们头疼就是找不到他们的闪光点,或者说是切入点,一味地用所有孩子的方式去要求他,只能让这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望而生畏,继而自暴自弃。帮助他们的方式就是把他们带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去观察生命中的一切美好,让他们去思考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结果,在他们的头脑中建立起一种关系网,自发的让“思维”动起来。有人说,数学中什么最重要——关系。数学作为一种抽象的学科,就是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用简单的符号进行描述。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善于去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善于思考分析,那么他的抽象思维能力肯定会很强。
还有就是劳动教育,这是我们的孩子最缺乏的,可喜的是今年的新课标对劳动教育提出了要求,这是孩子们的福音。很多孩子在学习上可能不会表现出特别优秀的地方,这并不阻碍他在其他方面的天赋,只不过我们都没有发现而已,所以我们要为孩子们提供很多种可能,让他们发现自己的能力,真正的认识自己,体会成功的快乐和乐趣,这样的成功体验是会感染的,会带动他其他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总之,读了这本书后,收获很多,让我对自己的教育理念有了重新的思考和梳理,希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有所感悟和改变,对我、对我的孩子们有所帮助。学无止境,想要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那就从良好的阅读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