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宋代的“幼儿园”当然也就是私塾了,在宋代的时候私塾是非常兴盛的,而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送到私塾进行读书,就像现在的幼儿园一样,但是其教育方式却和现在的教育又大大的差别。俗话说:严师出高徒,这句话在宋代的时候非常盛行,学生们在学校被打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所以那时候戒尺非常出名并且样式也非常多,而且当时如果孩子在学校里被打,家长还要带着孩子上门给教书先生道歉,而现在的教育完全已经变样。
看宋代的“幼儿园”如何来教育顽劣儿童的?大家是否还记得头一段时间网络上比较火热一条新闻,就是老师体罚学生的事情,以至于当前社会对老师体罚学生问题十分敏感,并且一旦有老师和学生的矛盾事件一经媒体曝光,势必沸沸扬扬。有人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无效教育”。有人认为教育要依法治教,不能体罚学生。甚至认为打学生是封建时代腐朽先生才干的事情。下面,我们就聊聊宋代私塾是咋样惩戒学生的。
私塾先生的戒尺
私塾始于唐代,盛于宋代。宋政府累诏州县立学,并且赐田给书,积极扶持。对于民间私人办学,政府也采取奖励政策,赐书、赐田、赐额,每有私人办学举动,官府往往刻石立碑,铭为功德,加以表彰资助。在宋政府积极倡导、鼓励下,宋代无论是官府兴学(州、县学校)还是私人立学都很发达,出现了官学与私学并存于世、互为补充的繁盛局面。有宋一代不仅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县县有学,在经济欠发达的落后地区,地方官学也比较兴盛,远远超过汉唐。私学在宋代也极为活跃。宋代私学包括私塾、义学、家塾、村塾、冬学、书院等各种学校,其流布范围遍及全国各地,有的地方甚至达到前所未有的普及程度,如延平府。全社会重视和尊重读书人,也许这是宋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打顽童手板
看宋代的“幼儿园”如何来教育顽劣儿童的?私塾分启蒙班和成人班。私塾老师的挑选极其严格,包括品行和才学,一般由落第秀才和退休的饱学之士担任。私塾先生很珍惜自己的声誉。那时的师生关系是相当和谐的。所谓“天地君亲师”,家长学生都尊重先生。私塾在我们现代人的心目中是很枯燥,很无聊,很恐怖的。私塾先生在我们想象中是严肃刻板的,不苟言笑的样子让人不寒而栗。事实上,私塾先生惩戒顽皮学生也是常有的事。但打学生只是一种惩戒手段。惩罚时有的是打手心,有的是打屁股。打完学生屁股,家长还会从家里拿鸡蛋给先生,给先生赔笑道歉,认为屁股弄脏了先生的眼睛。“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对学生严格是好老师的重要标准。
各种戒尺
其实,“严师出高徒”的理念慢慢被现代人遗忘了。现在的孩子都很宝贵,也很脆弱。可能大部分都是父母的宠溺造成的。孩子从小打不得、骂不得。普遍家长的看法就是:父母打骂孩子是就可以的,但老师就不能打骂。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我的孩子我都舍不得打骂,凭什么给你老师打骂?有些专家还认为,把惩戒权交给老师,还不把学生打死了?父母疼爱孩子都可以理解。事实上,师者父母心,有多少老师会把孩子当做仇人往死里打?掰手指算算,宋代即北宋南宋一共319年历史,有没有听说私塾先生打死学生的?没有!
史书上没有任何关于私塾老师打残打死学生的记录。
严师出高徒
看宋代的“幼儿园”如何来教育顽劣儿童的?有时候我们会被毒鸡汤灌晕了,学习并不是快乐的。孩子顽劣,品行不好,我们必须有教育手段。教育孩子单靠欣赏表扬和单靠粗暴打骂都是行不通的。孩子的青春期是个转折期,所有的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是在叛逆期前形成的。如果不及时纠正,恐怕孩子这辈子就废了。
教师群体经常听见这样的话:“别伸手!那不是你娃。他以后是好是坏和你没有任何关系”。当老师对这孩子不能管,不敢管,只能放任自由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放弃这个孩子了。
宋代的私塾教育能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和思考呢?也许,有成效的教育应该是左手苹果,右手戒尺!戒尺在手,戒律在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