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青岛农大学子走进村落,看建筑识智慧传文化

青岛农大学子走进村落,看建筑识智慧传文化

作者: 春蕾之翼菏泽支教调研团 | 来源:发表于2019-08-13 20:30 被阅读0次

    菏泽古称曹州,身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深入了解村落传统文化底蕴,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利用,青岛农业大学春蕾之翼菏泽支教调研团来到菏泽牡丹区沙土镇穆庄村开展为期二十天的支教调研活动。8月10日——8月11日,团队一行十八人走进村里,调研村落传统建筑,传承民族历史文化。

    村民走访,浅谈建筑“门”文化

    8月10日,志愿者对所划范围内的房屋建筑展开实地调研。走进村里,映入眼帘的是极具特色的民居建筑,是典型的北方小院,院门高大,比院墙高,成为这个村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以前呢,俺们这些经济不太好的人是建不起这种门的啊。”……通过走访村民志愿者了解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只有有钱人家才建的起高大院门,他们以此展示自身家庭在村中较高的地位,院门越高,地位越高。临近中午,太阳火辣,仇天翊的爷爷看到志愿者,热情地邀请志愿者进屋吃瓜乘凉,谈及门文化,他说道:“那个时候,村落院门高低不齐。改革开放以来,穆庄村不断发展,经济条件提高,人人都能建的起高门房屋,现在村民建高门,寓意家门兴旺,全家幸福美满,和和睦睦。”在一段欢声笑语中,“调研门文化”这一板块告一段落。

    高大的院门是穆庄村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

    两根木棍,感叹劳动人民智慧结晶

    8月11日,志愿者在穆庄村村委书记张洪力的带领下来到镇上。镇上的村民热情欢迎并和志愿者亲切交谈。团队分组调查,调研村落传统建筑的内部结构。小分队在书记的引导下,走访了一位老教师。走进正屋,墙壁上悬挂的两根木棍异常显眼。每根木棍两侧吊着厚糙的帆布,里面有干粮、水杯、衣服等日常用品。木棍的中间缠绕绳子,绳子打着特殊的节扣。“这个结构是从老辈子人那里流传下来的。”老教师祝荣庆向志愿者介绍道。“黄河流经沙土镇,这里又是平原地带。几十年前,一旦下大雨,黄河决堤,村庄就会发生洪灾。之后村民们便一直琢磨,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只要一拉绳子,两边的食物和用品就能卷起来,人们扛着木棍逃灾就好。”说着,老教师亲手展示木棍的使用。这种结构为逃洪节约大量时间,志愿者在体验中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如今,沙土镇的防洪工程早已成熟,村民无需担心洪水爆发,现在这种结构也只是用来储备粮食,不再发挥之前的作用,但是它已成为当地的一种习俗,人人盖新屋总会建它,伴随于此代代传承下来 。

    村里的老人向志愿者讲述当地的建筑、文化和历史

    齐心协力,共同传承历史文化

    志愿者在走访过程中,也发现村落中的一些传统古建筑,包括文庙、观音庙、古戏台等。沙土镇文化站副站长王玉华向志愿者介绍古戏台:“我们这一代就是在古戏台看戏剧长大的。村里现在如果有文艺汇演或者要放电影,依然会在这里举办,到时候村民都会过来看,老人、年轻人、孩子们都有。”古戏台是沙土村落文化的缩影,它承载着村民儿时的记忆,记录着这个村落的文化历史。

    传统建筑古戏台现在更名为“乡村大舞台”

    在沙土镇,像古戏台这样的传统建筑许多已被拆毁,而它包含的乡土人情与历史文化值得继续传承。志愿者调查显示,沙土镇60%的年轻人对当地的文化习俗不够了解。王玉华说:“这是一个严重而且普遍的问题。近几年,文化站和相关组织一直配合政府工作,对古戏台、古塔、寺庙等不断修复,不再拆毁。同时,给村民印发加强对传统建筑保护的宣传手册,展开宣讲工作,呼吁全体村民携手共同保护村落传统建筑。” 此次调研,团队采访传统建筑负责人员总数达20余人,针对调研结果,团队将做进一步的处理与分析,并做到全方位宣传,为保护村落传统建筑,传承民族历史文化,贡献当代青年人的青春力量。  

    春蕾之翼全体志愿者在调研地合照

    文\吴昊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青岛农大学子走进村落,看建筑识智慧传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hi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