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坚持,一种现代的奢侈品

坚持,一种现代的奢侈品

作者: 甘泽欣 | 来源:发表于2017-05-20 18:02 被阅读15次

    我是个白日梦家,整天幻想着将来的自己(想象中的自我)

    我很苦恼,原因在于我想成为想象中的那样:在固定的模式里活出更多的自我。

    但是就是不管怎样做,我很少能坚持到底!

    买了背单词的好记星,现在早已荒废不用;买了几本书,还有一两本,纹丝不动。写了好几个月的日记,现在早已成过去式;锻炼了好几天,又开始停止罢工了...  ...

    我不是“懒”(无所事事);我是“惰”,看似很忙,但总是效率不高,提笔忘字,丢三落四的。我是大家眼中的大忙人,经常泡图书馆,时不时去健健身。可是,真实的我,内心的声音告诉我,你的能力提升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样,至少是远低于一般标准的。

    早在小学时,我被老师和家里人冠以“事倍功半”的代名词了。高中时,我每晚勤勤恳恳,熬夜做作业,连上个厕所都要装逼看书,“认真”都到这个份上了。可惜,到最后高考的结果让我失望,原本前十几名的,变成了倒数后几名,成为了吊车尾。

    我成为了父母亲戚中眼中的“乖孩子”,成为他们的人,但,失去了自我。

    所以,这是一篇关于反省自我(学习模式),找回自我的一篇日志。

    以下是我结合过去初中高中的经历,以及在大学里从书籍中学到的知识,作为一次汇总分析。希望能从分析的过程中,既能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和思考的方式,也能分享给大家学习交流和探讨。


    1.没有形成好的生活习惯

    初中高中的时候我会比较容易坚持一件事,重要的原因是学习是我的首要任务并占据我的绝大部分时间。而我需要做到按时上课,按时交作业,按时睡觉。

    在一个有规律的生活里,人是容易接受相对固定受控时间(周一到周五的课程)的安排去完成既定的目标(考大学)。在加上的来自家里人、老师、甚至同辈同学等外围环境影响。自己也羞于颜面的关系,或多或少地遵守这样的明明确确的“规则”。

    而到了大学,生活中自由的成分变多,变得丰富多彩。我开始失去了过去养成的生活习惯,随波逐流了,我开始更容易变成被不同事情推着行动的人。此外,因生活习惯的随意更改,饮食休息上不注意。休息得不够,会使的我精神感觉太累,这正使原本保持的习惯不能延续下去。

    每个人持续的进步过程几乎都是“探索-学习-休息”。休息并不全说是偷懒,无所事事,那是为“遇上”更好的探索、学习而蓄力。

    以后到了职场、到了独自生活的时候,时间变得更加不可预测,是十分支离破碎的。我的时间会被事情推着走。所以,我的第一个反省后的建议是:要坚持养成习惯,首要是养成较好的生活习惯,按时该按时的,掌控能掌控的。

    好的生活习惯---> 较好的身体--->玩命学、使劲玩、用力爱!

    2. 没有固定的时间节奏(作为引申第一点)

    在初中高中读书时,每晚回家食晚饭后,8点钟左右就开始做作业,中途9点左右就去洗澡,接着做到11点左右。每晚8点到11点都是安排做作业。其他的事很少去干,专注度较高。

    所以,每天可以选取某个时间段,不需要很长,短至15分钟都可以。拿来锻炼、练字、写日记、甚至做个简单的冥想。

    可以是睡觉前,可以是食饭后15分钟的小憩,可以在你精神比较疲惫的时候... ...

    有了新的时间段--->培养时间节奏感(信心)--->逐渐控制自己的时间

    3.没有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伙伴一起互相比拼激励

    回顾初中高中的读书时代,大家都在一帮大群体里面学习,大家的目标(考好的大学)和行为模式都是相近的。谁学得好点,谁学得差些,是立竿见影的。很多人觉得高中备战高考的学习过程是很有充实感的,和这个学习氛围和环境分不开的。

    但到了大学,“人各有志”,大家都关注不同的领域和喜好不同的方向。聚在一起学习的环境是很难营造出来的!


    Q:如果不能自主塑造外界环境,我该怎么办?

    A:仪式感,给自己塑造仪式感。平时不停地在脑中演练:感觉自己就亲临现场,周围有帮年龄相仿的朋友,而他们都跟你有着相似的目标,做着类似的事情。

    例如: 想读书阅读,就想象自己在图书馆、咖啡厅、一座安静的森林.... 坐在一张干净的桌子上。身旁有不少身穿校服的高中学生在努力做题目,还有些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带着老花眼镜认认真真地读着捧在手里的书、还有一家人,父母带着自己的孩子进行启蒙教育、还有周围的人不停地在书架上找书看书n脑里思索着 .... ....

    想运动健身,就想象自己在健身房、公园、马路边... ...  身边的跑步机“框框地”响着,美女、屌丝、大妈都在奋力地运动,还有那边坐在器械区的上班一族,一看就是新手,动作表情早已把它给出卖了。

    想锻炼口语,想象自己就在一位外国人的面前、去到外国旅游.... .....   对着镜子,一人分两种角色,即使男一号又是男二号... ...

    知乎亦有提及仪式感:

    Q:如何长时间高效学习?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358499


    4.容易对自己得到许可

    在我读书的时候,都被要定时交作业,修改作业。因为有了这个约束,我甚少让自己偷懒。决定在今晚睡觉前一定会把作业做完,因为恐惧明天被老师骂,不喜欢自己看风时的心惊肉跳和狼狈不堪地赶作业补作业。

    到了大学,作业不多,老师也抓得不严。很多作业几乎是一个下午时间就做完了,做完了。自己给自己奖励,认为“劳逸结合”——有工作应当要休息一下。就瞬间打开网页看视频,玩游戏了,而这一玩从来就没有节制过,与原来的规划越走越远。

    所以,我的建议是:劳逸结合的道理没错,(参照番茄工作法)但休息的时间可以缩短到5分钟到10分钟左右。期间最主要是要离开电脑,走出电脑桌。例如:在外听听MP3、站在窗前喝点茶、做些简单拉伸运动等等... ...

    休息时,目的是让自己的大脑腾空,不再想刚才或者接下来要做的事。而且,刷微薄和看微信或者查看邮件什么的,容易把自己陷入进去,很难保证到下一个工作点能够集中精力。

    5. 没有制定任务中的轻重缓急

    这个就连我高中的紧张读书生涯里,也未曾注意过。在做作业方面,都是喜欢下课就立即做,自己喜欢擅长的科目先做,然后不怎么熟悉的科目,可以等其他人一起合伙做或者押后到最后面才做。

    到了大学,我的身份不仅仅是学生,是班里班干部、是社团里的一员、是大家的朋友... ...我总喜欢把简单易做的排在前面,困难没头绪的放在后面。而困难没头绪的往往比简单易做的要花更多时间去解决,最后表现为时间不够,完成的效果当然不好。不好的效果--让人放弃、屈服于诱惑,使我对自己失望,想做一些改善心情的事情。

    最简单的、最快捷的就是:继续做导致情绪低落的事情。(恶性循环)

    所以,得出了结论:先分清事情的缓急轻重,先挑战重要的麻烦的事情(重要的事通常很麻烦;很麻烦的事通常很重要),然后难度才慢慢降级,做些低级、不怎么重要的事。换个官方点名字:推迟幸福感、满足感。

    推迟满足感,意味着不贪图暂时的安逸,重新设置人生的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从容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向后更大的快乐,这是唯一可持续性发展的生活方式。

    有意思的是,这跟食饭挺像。我的习惯是喜欢先食些没那么喜欢的、相对难啃的(重要的麻烦的事),留到最后饮完汤,更好食更容易入口的(轻松、不那么重要的事)。

    ———————————2016.2.9 早上更新———————————

    PS:这跟我们的大脑有一定的联系。我们的大脑对痛苦、惩罚、不安等都会产生选择性遗忘。我们的大脑喜欢“低频”工作,不愿意做重活——去思考、去挑战、去完成一个个看不清结果、困难重重的任务。

    我需要教训大脑重新认识挑战的重要性,身上心上的痛苦是无不证明着自己还在世上真真实实地活着,是个珍惜生命的人、是个负责任的人。要训练大脑期间获得小小的满足仅仅是点缀,是每次通关打怪的小Boss。路的前方还有怪物等着我KO!

    办事拖拉的人并非不做事,只不过是花了很多时间在做容易的(不需要过多技能)事上!

    因此,记录时间的开销显得尤为重要。记住今天完成的每件事,包括工作上的、家庭上的、娱乐方面的。知道自己花了多少时间在那些地方,才会知根知底,有痛彻心扉的感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坚持,一种现代的奢侈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fhp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