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也是一种输出方式。
提问,说明你有了输入,并且经过输入之后的思考。
李笑来老师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学霸优秀的地方不在于他们回答问题的能力,而在于提出好问题的能力。进而总结出一个好问题的要素主要有三点:
1. 这个问题一定不是通过简单的搜索就可以得到答案的。
只有怕懒怕麻烦的人才会问出这样的问题。
比如说现在有些朋友来问我某个英文单词的意思,其实有些单词我也不知道,需要词典的帮助,那为什么她不可以呢?给我发信息和等着我回复的时间完全可以自己去解决问题了。
学生时代,我很乐意给需要的同学提供帮助。不是说现在不乐意了,而是时间的成本。
还是学生的时候,我们每天的主要时间都在于学习。
工作后不一样,主要的时间在于执行任务,达成目标。每天很忙,有很多信息需要接收,转达,处理。我看到你的信息,不能直接回复,而我觉得没那么要紧或者你其实可以自己解决的,我会搁后处理。
所以渐渐地,对于类似可以自己搜索解决的问题,我会请我的朋友自己去网上查找,而不是包揽下来,重压自己,维护所谓好好人的形象。相信真正的朋友会理解我。
2.这个问题背后有足够的信息支撑。
把问题的背景限定好,相关信息尽量充足,避免宽泛无针对性。让被提问者一眼就能看懂你要问的问题和范围,减少中间再沟通这个问题的时间。
3.不会是纯粹的索取,而是接近于“讨论”。
提问之前,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并且提出几个可能的选项或办法。
能做到以上几个要素的提问,会让对方觉得你是经过思考和认真做过功课的提问。
从提问的质量来看,是能够区分出谁是经过真正的思考。
想起初中时候,晚自习经常是老师解答问题的时间。我的一位同学,她的提问通常就是走过场,做样子,因为从她“嗯嗯啊啊”的回应中知道,她没有做过功课,也没有深刻理解自己所遇到的问题,与哪些知识点相关,所以无法与老师形成“讨论”式的互动。
工作当中呢?
通常老板都老板喜欢提问题的员工,说明这位员工好学,上进。
反观自己。
我并不是非常积极活跃的员工,开会或者平时工作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不多,只是默默地完成工作。也许我对目前的工作,还不够热爱,没有扎头进去的决心。所以没有用心地观察、思考和总结。
而向他人咨询提问的时候,有时挂完电话才想起来还有没有确认好的细节,于是再次拨通电话。如果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必定给他人留下不太好的印象。其实这是因为没有形成良好的提问习惯。沟通提问之前,没有在脑子里或者干脆用笔记下想要沟通的事项。
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生活当中呢?
平时个人的月度年度总结,是否达成了目标?
遇到问题时的发问,要怎样去解决?
遇到选择时的权衡,什么才是最重要更重要的?
...
通过自我的提问,进一步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知道什么最重要。
为那个更好的自己,更好的生活寻找答案和实现的方法。
提问,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检视自己,在于解决问题,在于变得更好。
“吾日三省吾身”,不正是这样的态度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