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在历史上应该是一个毫无争议的大坏蛋了,他残害兄弟、生性多疑、终结了汉朝,也没啥英雄事迹,政绩也很一般,但我认为曹丕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曹丕从小学习弓马,熟读四书五经,少年时便亲临战场,这些是他文武双全 ,为他后来的的争位与帝王生活做好了准备。
曹丕与曹植争夺王位时,一次曹操出征,曹植当场做出一片文章来赞颂曹操的功德,字词华美,在场的人都很佩服,曹丕也自叹不如,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他的好友兼谋士吴质悄悄对他说:“这时候不必说话,只需落下眼泪装出伤感的样子。”曹丕照做,果然曹操被他的真诚感动,在对曹丕的印象上加了一分。在这儿曹丕似乎只是默默流泪了一番,但其实也可以看出曹丕人脉很好,关键时刻会有人替他出谋划策,这也是他的一个优点。于是后来曹丕就常用这种方法来争取分数,(在不如曹植时,用诚意感动曹操),这是有人会说“曹丕真是虚伪狡诈呀!”但曹植也不是故意讨好老爸吗?所以这是曹丕的一种曲线救国的方法,这也可以看出曹丕思维的灵活与聪明。
曹丕登上皇位后,十分害怕有人与他争夺皇位,准备拿兄弟们开刀。他第一个开刀的是曹彰,他杀死曹彰有两种说法。一是他给曹彰吃了有毒的枣子,并命令左右摔毁瓶罐,卞太后想救他,但打不来水,只好眼睁睁看着儿子死掉;但应为那个季节还没有枣子,所以这个说法存在疑点。另一种说法是曹彰来见曹丕,曹丕故意不见,让曹彰以为自己对他有怀疑,使曹彰暴毙。(但我认为曹彰一个武将,咋会这么没勇气?)。从第一个说法可以看出曹丕办事很周全,捣毁了所有容器。第二个说法可以说明曹丕很精通心理战术。
接下来曹丕开始向曹植开刀了,这就是一个听了N遍的故事:曹丕对曹植说“你要七步作出一首诗,否自我咔擦了你,曹植就做出了《七步诗》,但是曹丕还是怕有后患,就软禁了曹植。这里可以看出曹丕的心狠手辣、生性多疑,但作为一个帝王,都是会有疑心的,也不只有他杀了亲兄弟(还有李世民),所以曹丕也是情有可原的。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两个话题:
1 论曹植、曹丕、曹彰谁当皇帝更合适:曹彰虽勇武过人但志不在此,他只想当一名武将,并且他有勇无谋,也当不了皇帝。曹植才高八斗,精通文学,但不是政治家,他的一生注定是在吟诗作乐中度过的,当不了皇帝。曹丕虽然不如曹彰勇猛、不如曹植有文采,但他同时具备了两人的特点,不偏科。也有政治野心,这样才能当还皇帝,要不然就是个佛系的皇帝了。所以曹丕当皇帝最合适。
2 论曹丕该不该称帝:当时曹丕实际上已经是帝国的统治者,人人都知道他才是皇帝,他称不称帝也无所谓了,而且皇帝(指汉献帝)在,那么正统还在,虽然皇帝已经基本没用了,但可以当吉祥物呀!再说曹丕当了皇帝,别人就有了讨伐他的借口,说你废了皇帝,我要讨伐你,保护皇帝。一但拿到皇帝,也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又混乱了,而且皇帝也不子啊自己手里了。就算皇帝还在,别人不承认你的正统性,你反而站在了道德下风。我是不子啊同曹丕称帝的。但当时正真的情况,我们也无从所知,只能依靠现有的条件来判断了(我倒有一种猜测,蜀国的口号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那么曹丕把皇帝废了再弄到你找不到的地方去,自己当皇帝,你蜀国不就没有存在意义了吗?)
曹丕虽然没什么建树,但在他在位的七年里,魏国基本得到了安定,这也算他的功劳了。可惜他命短,只活了39岁,不然历史就有可能改变了。
这就是我眼中的曹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