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半年,发生的三起大客车相关重大交通事故让全国人民都不寒而栗。
7月6日,河北承德一辆旅游客车、大货车和小轿车三车相撞,旅游客车侧翻,导致9人死亡,28人受伤;
同一天,广东惠州一辆大客车碰撞护栏侧翻,导致19人死亡,30人受伤,在现场视频中,一些罹难者被从大客车中甩出,非常惨烈;
8月10日23时许,陕西省境内京昆高速公路安康段秦岭一号隧道发生一起大客车碰撞隧道口事故,造成车内36人死亡,13人受伤。
广东惠州7.6交通事故现场照片对于屡屡出现的客车事故,我们除了哀悼,还能做些什么?相关部门又做了些什么?
发展黑车?掐死客车?
黑车是没有运营的资格,不被国家允许的赢利为目的的车,它对乘客没有安全上的保证,而且影响有营运资格正规车的利益。按照“格雷欣定律”,劣币入市必然驱逐良币,黑车上路,必然把生计日艰的客车逼入更窘的境地。
道路安全问题已经是客车发展的制约,而黑车肆意破坏市场秩序更是客车发展的另一道难关,关键是管理部门要两手都紧抓,抓安全不放松,打黑车不手软,才能真正为客运护航。
但近年来,打击黑车、网约车、私家车超速、超员、非法营运的执法力度不够,而正规合法班线车一出问题,管理部门就片面地制定政策,不是正确引导,而是一味施压,为了少担责或不担责,制定不合理政策。冗杂繁多的政策成为客车发展的拦路虎,也无意中成为游走在法律边缘黑车的“保护伞”。管理部门对客车处处设阻,缚住手脚还怎么和黑车争夺市场?
黑车填补了合法营运车辆的盲区,又不用缴税,经营成本更低;合法营运的客车,不仅要缴税守法,还要承担较大的风险系数。部分乘客贪图便宜,选择了成本低的黑车出门,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却把屎盆子扣在整个客运行业头上,造成客车日常经营都举步维艰的局面,谈何发展。
为了杜绝安全隐患,不能只依赖一昧地打压,难道所有的客车都不载客,所有的客运企业都关闭,道路交通就真正安全了吗?只怕到时整个行业都成了黑车的市场。只有规范市场,整顿行业风气,严剿没有营运证的黑车,剔除隐患,才能把安全事故降到最低。而加重“苛捐杂税”,只会变相地把“良民逼上梁山”。
不听民声?盲下政策?
客运从业人士表示:每出大事故就有新政策出台,上面的政策随意性太强且未经论证和法规化处理,甚至某些规定的制定是不具备可操作性。但规定下来了就要无条件执行,往大了说坑害了整个客运行业,往小了说坑害了基层管理部门、企业、安管人员和经营人、驾驶人。
这段心声引起了很多客运从业人员的共鸣,客运市场不是被黑车整死,就是被各种规定整死的,这不行那不让。每出一起交通事故,管理就又严格一级,每年升级,而黑车出事故就一埋了之,再无后续。
安全出效益,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是只单纯地考虑安全也没有效益了。曾经一辆大巴顶三四个高薪职位的收入,现在各种政策规定,层出不穷,加上各色平台参与客运,网约车、私家车、非法的、合法的致使客源的大量流失。不合理的市场竞争压低了客车票价,导致了客运行业高投入低回报的惨淡经营境地,现在一辆大巴顶不过一两个高薪职位的收入,照此发展,主流的客运企业只怕要退出市场。
行外人管行内人,就像有句俗话叫的:瞎子一指,光子忙个死,制定政策法规只是领导层坐在办公室,喝喝茶敲敲桌想出来的。领导层在办公室里看到客车出现事故,乘客无法逃生,那行呗,每辆客车再配置两个大铁锤。车子都已经佩备了安全锤和爆破装置还要二个大铁锤干啥用?听到很多疲劳出事故,那行呗,白天四小时晚上二小时休息二十分钟。有时还差十几分钟快到站,却只能等了二十分钟?听到晚上车祸事故频发,那行呗,晚上二点到五点停运。只差十来分钟或二十分钟就到了,却要留着一车客人等几个小时?更有甚者,中国唯一一条从21点至次日6时禁运行的公路“云南祥临公路”!厉害了,要不哪天0点至24点都禁止客车上路算了,才能万无一失。
要是领导落地考察的话,就会知道两点到五点禁行驾驶员根本没法休息,热天蚊虫叮咬,冷天冻得发抖,车上旅客怨声不断。其实只要驾驶员人员配置够并且全员上岗,根本就不存在疲劳驾驶的问题。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政策法规,让驾乘人员别再受煎熬了,出台道路客运行业的条约、规定前,先进行法律审查,并吸纳社会专业人士参加,更好的情况是,多向社会收集意见,听听底层的民声,这样更易启动。
没有保护?想打就打?
一直说“道路运输行业”,但是“道路运输”还不够称为“行业”,在推进法制的进程中,客企从业者是一帮没有法律保护的从业人员,要想被称呼为“行业”,首先要有专门的法律,才能享受“保护合法,打击非法”。
目前现象是一个部门一堆“规定”一本《道条》,拥有权利最高的罚款权,运管部门属于权利超强的boss,对于整治运输行业而言没有他们不管的,也没有他们管不了的。“三关一监督”到头来“三关”就是卡,“监督”就是罚!但一直在管你罚你的部门,又无力解决你的痛处,导致道路运输企业陷入“没方向、没牵头、没保护”的市场发展困境,逐步退出目前的客运市场!
现代运输铁路有铁路的快捷,公路有公路的方便,管理部门要认识和正确地看待道路运输市场,不要一味的封杀管理。对正规运输企业,平时相关的不相关的都想剥削一把,可行的不可行的政策规定都要强行落地,而对整个市场的黑车却袖手旁观,视而不见。现在客运企业已经陷入经营瓶颈,管理部门为了维稳自保,还继续限制发展。
长年的打压,客企已经失去了作为一个企业该有的冲劲,唯唯诺诺并不能拯救自己。看看新生的“滴滴”“快的”,直接无视规定,强行进军跨城运输市场,那又怎样,还不是倒逼行管部门跟在后面出“规定”。但是客企如果学“滴滴”,直接内部升级改革,哪个部门哪些条例又能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答案是没有!
客运经营与安全管理息息相关,管理部门不断出台一系列安全管理措施,从不加强对客运企业的保护和支持,多少驾驶员把青春奉献在了路上,地位却低于草芥!
客运行业,从2012年开始走下坡路,至今已经快六个年头,多少客企饱受煎熬,却无处申诉!一方面政策条例在限制企业经营发展和放任客运市场混乱,一方面明文实令又严格要求企业加大安全管理投入,这种不平衡的管理把整个道路运输行业弄得心疲力乏。
一个道路安全,掐死了多少个客运企业?但安全源于管理,这才是管理部门需要深思的地方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