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伙伴们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今天我给大家来解读的一本书《叛逆不是孩子的错》。
看到这本书大家想必和我一样,在心理上可能有一个冲击:叛逆不是孩子的错,那究竟到底是谁错呢?是父母是环境?现在请大家跟随我一起来看看这本书,看看是如何来进行解读的吧?
孩子11、12岁之后,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困扰,好像一夜之间,家里的那个乖乖女、小暖男突然像变了个人——
不爱和大人沟通了,还经常跟你对着干,脾气也变得古怪,喜欢玩神秘,又或者沉迷网络游戏、不爱学习,甚至陷入了早恋的圈子……
正所谓:半大小子,气死老子。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他身为一个独立人的愿望强烈,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做好。
而这本书呢,它给我们指明了一个十天的一个进阶之路让我们如何去做减少孩子的叛逆行为?
第一天里要求我们父母去了解孩子为什么叛逆?
是因为被同伴拒绝孤立,学习遇到困难自卑还是父母的原因,比如有的父母简单粗暴,喜欢打骂孩子,对自己相貌上的焦虑,比如说长得不好看,个子不够高等等,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冲突,亦或是看电视上觉得叛逆是一种很酷的行为,亦或是来自外部环境,比如说性骚扰,父母们要认真仔细的去了解孩子叛逆的一个原因。
同时呢父母要去识别自己行为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从积极方面来讲,你是否对孩子微笑拥抱赞美,督促他上学参加各种活动等等,消息方面,比如说吼叫.忽视.唠叨.打断.羞辱.批评.引发内疚.摔东西.不切实际的期望等等。
第二天学会理解孩子与孩子沟通。在这里要着重就是要学会去倾听对孩子的想法,不要带着评判的眼光,如果孩子不寻求帮助,不要给他建议,不要轻易地谈论自己的感受,或者是忽视孩子的感受。
第三天避免大喊大叫,而要用轻声细语来代替。因为大喊大叫会产生很多副作用,比如说孩子容易人身攻击,语言攻击,变得懦弱,而且缺乏积极的行为表现。最重要的是孩子怀疑父母不再爱自己了。我们父母要学会用轻声细语去和孩子沟通,学会倾听,理解孩子,一旦这觉察到自己要发脾气的时候,要冷静下来再去处理问题。
第四天避免权力争夺,放弃掌控权,放弃对孩子的控制,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哪怕孩子做错了,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学习的很好的时机,父母要建立无条件的爱。
第五天,加强孩子的积极转变。夸孩子,这孩子做的对的时候及时口头表扬孩子,为什么做的对?态度要真诚,说出事实。一件事情都不要多次重复。并且对做得好的方面一定要及时多样化的表扬在这里面特别指出,不要用物质奖励来代替口头奖励,这样的话还是容易形成贿赂性的人格。
第六天,依靠纪律来约束,父母要做到言行一致,及时纠正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多和孩子来协商,建议。多用换位思考,即使纠正处罚的孩子,在事后也要向孩子表达关爱,表示自己不喜欢他做的这件事,但是还是非常喜欢她这个人,在这里作者表达的真正的纪律是关爱,理解。
第七天调动家人的支持,比如家里的配偶,老人,大家有一个统一的教育观念。
第八天减少孩子在学校的叛逆行为,与学校的老师的老师多进行沟通,多支持配合学校的工作。
第九天,学会克服顽固性障碍。比如说有的孩子是因为健康的原因。比如狂躁症,多动症,自己的孩子吸毒,有的孩子是因为学习遇到障碍等等。所以的话要去克服这些顽固性的障碍,才可能减少孩子的叛逆行为。。
第十天从长远减少叛逆行为,孩子的叛逆行为会有反复,对孩子始终保持无条件的爱,同时呢要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的精彩,孩子看到父母这么好的榜样,也会生发出崇拜父母的心,慢慢的减少自己的叛逆心。
本书核心每一个叛逆的孩子,后面都站着一个爱控制的父母,是不要试图控制孩子,要学会去倾听理解孩子,多表扬,多肯定避免权力争夺。因为孩子的成长,不来自父母的说教,恰来自自己的经历、体悟,和由此带来的行动及改变。
所以,缓解叛逆的最好办法,不是当一个大包大揽,什么都替娃做的父母,也不是当一个甩手掌柜,任娃自己瞎扑腾,而是当一个麦田的守望者。
远远看着,在孩子需要时,你伸出一双温暖而有力的大手,告诉孩子: “你不必复制父母的人生,但你值得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出一块不一样的麦田。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