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21):理性对待考研
2022年考研国家线已于此前陆续公布,引发的争论延宕至今。根据中国教育在线报道梳理,与历年国家线相比,除少数专业外,分数线普遍大幅度上涨,有的专业涨幅超过10分。相较2021年A区学硕哲学、历史学、艺术学甚至上涨15分,教育学、法学上涨14分;A区专硕审计、体育、文物与博物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艺术总分线同样上涨15分。有报道指出,考研日渐“高考化”,成了很多学生理所应当一道必过的坎。
恰好读到了一个著名大学的博士生送外卖的故事。这位博士生八年没有博士毕业,最后没有办法办理了结业手续。据报道说,博士生打算通过一边送外卖一边做博士论文,争取三年内把结业证变成毕业证和学位证。报道中得知,这个博士生是学校的报送的直博研究生。而这位博士生的本科成绩并不是太突出,尤其是科研能力相对平平。只所以能够直博,是因为当年的直博名额多,而保研的名额少,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复习考取研究生,只能做了最佳的选择。直博后,精力偏向于校园内的学生工作,弱化研究能力。导致多年内没有任何的研究成果。最后,一篇像样的论文都没有发表。
而这位博士生的遭遇有理由让我们对于考研进行理性的思考。回顾我们的整个求学生涯,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进行进行知识的传授。这个知识就是我们以后发展的基础。本科阶段就需要偏向于兴趣的探索。通过大学本科的通识和专业培训,让我们更加清楚兴趣在什么地方?能够对于自己有一个更加清楚的定位和认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研究生。研究生需要有创新能力,又能够耐住寂寞,需要钻研意识,需要有科研意识等等,总之,需要有研究生的特质。很多人不是通过理性的思考,而是看着别人考研就随大流而已。这种被大流裹挟着读研究生,很难在学术上或者专业上能够有所突破。而且读研不会是一种兴趣,就剩下一种煎熬。
还有一位亲戚的小孩。本来是一位娇生惯养,一直靠着家长进行补习考上大学。家长认为别人家的孩子都是研究生,本科毕业会让别人瞧不起。从孩子上大学开始,就以考研为目标。孩子的考研不是孩子喜欢学术研究,或者希望在专业上有所突破,而是家长的意见而已。这样的孩子被家长逼着考研,孩子考上研究生后,会面临很多的问题。考研不应该是家长的意志转移,而应该是学生的自身的需求。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按照家长规划的路走的学生,他会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整个社会形成一个比学历的大环境。用人单位的起点由原来的的大专、本科,变成现在的研究生。正如当年所有的老师都把学历从中师、大专几年变成了本科。这只会让本科的含金量降低。同理,当所有的单位的起点都是研究生,所有的学生都去考研究生,这个时候,研究生会注水很多,让学历贬值的很快。研究生不是一个门面,而是一种能力的象征。你拥有研究生的能力,无论是本科生,还是专科生到哪都受到欢迎。如果你只有研究生的名头,却没有研究生的本事,谁都不会尊重你,谁都不会给你想要的生活。考研究生有风险,决定要慎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