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水大集
“芹菜八角钱一斤 --- ,清仓大甩卖了---”,大街上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喊破了嗓子,生怕别人听不到,这是明水大集上传出来的声音, 来到明水大集,看到了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明水大集历经历过几次搬迁,时至今日,章丘明水绣水居五天一次的集市,因为村子的拆迁,原有的大集已经寿终正寝,将改成天天超市。”明水大集”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明水人,应该说,“赶大集”,早已不是简单的买点东西,在许多人的眼里,俨然已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老明水人的情怀,印象中明水大集,最早出现在邮政局向北的南北大街上,后来搬到绣水村的清照路上,最后才移到现在的绣水农贸市场附近的。
明水的大集虽然几经变迁,可分块儿的格局一直没有改变,在一条街的不同地方,做同种商品生意的人,久而久之就聚到了一块,自然的、逐步地分成了肉类区、活禽区、布匹区、成衣区、蔬菜区、花草区、日常用品区、五谷杂粮区,需要买什么东西,就到哪一个片区去,几个地摊转一圈,讲一讲价钱,挑出自己认为质量最好、价格最便宜的那一家,把东西买下来。这样成交的商品,主要看的是价格便宜又称心如意。
赶集,顾名思义,就是赶到集市上去做买卖。以前,作为农村的商业不够发达,无论是家里的日常用品,还是肉类果蔬,在明水逢阴历的四、九,五天一个的大集,各家各户的人,把家中需要购买的东西,集中起来,挎着篮子,提着筐子,有的还开着车子, 装着方便的手提袋,男的女的,老的少的,统统在这一天,到集市上去购买。集市上,商家架起一块木板,铺上一块塑料布,就是一个摊位, 集市上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各种各样的物品琳琅满目,附近十里八庄的人们,将自己家里闲置没用过的家伙,商家从外地批发过来的物品,农民自己家里种植的蔬菜水果,活得、宰杀的鸡鸭鱼禽等,都拿到集市上,摆上地摊交易,以此换点零花钱。
改革开发初期,多数人家里生活 特别紧,穷得连饭都吃不饱,只能是"赶穷集",男孩子能买几挂鞭炮,女孩子能买几根红头绳,就感到心满意足了。
现在,自从有了超市以后,我好几年没有到大集上去了,这一天是星期天,又逢大集日,我们几个人闲来无事,约好一起到明水去赶集,在集市上,转得多,买的东西却很少,到了一个套圈的摊上,花了几块钱,玩了个尽兴,买了几片西瓜,红红的沙粒软绵绵的瓤,煞是爽口,到了金鱼市场,买了几条金鱼,又转到卖成衣的地方,添置了几件过年的新衣服 ------不管是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心满意足的装满了汽车的后备箱,转回了家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