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四哥对喜剧电影不甚感冒,但还是架不住虐心指数五颗星的诱惑,周末分两天看完了朋友力荐的韩国影片《七号房礼物》,尽管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最后还是哭的一塌糊涂。
或许这就是韩国电影无法抗拒的魅力。
确实,不少韩国电影刻意煽情、夸张做作,但不得不承认无论是韩剧还是韩国电影很是迎合了观众的心理需求,即便明知道是假,但也深陷剧情难以自拔,从这点来讲,国产电影需要向韩国电影学习了太多太多了。
但今天四哥要说的并不是《七号房礼物》,而是另一类韩国电影。
很多时候不管是书籍,还是影视剧,当一部作品里的人物形象饱满并逐渐真实起来的时候,我们总会习惯性、不由自主地开始同情他们,会不自觉地渴望给他们一个完整而圆满的结局,而这类韩国影片却不解风情,它们很擅长用巨细无遗的叙事风格和同样精美的构图搭建一个看似和谐的世界后,再用特有的方式亲手毁掉我们曾经渴望过的所有美好。
不同于造作的假,它们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于情节、人物、台词的设计无比真实,甚至真实到残忍、极致的地步,能够淋漓尽致的揭露人性的丑陋,嘲讽和鞭打社会制度的弊病,即便如此,它也能轻松突破你的心理防线,操控驾驭你的情绪。比如这部让人在悲痛中流泪不止的犯罪影片:《那家伙的声音》。
又是一部基于真实案件改编的电影,为了不落于传统惊悚片的套路,导演很有耐心的为观众讲述整个故事,为此不惜开篇花了15分钟来描绘一个寻常家庭的普通生活,只为将原本宁静的生活和后来儿子被绑架后的境遇形成了一种极其强烈的反差。
后来的故事发展并不稀奇,绑架儿童、勒索赎金、父母报警、警察介入,矛盾和冲突逐渐尖锐,但影片仍然在刻意控制节奏,即便是在数次与罪犯直接、间接的交手,气氛也没有变得紧张起来。
而更多的将镜头用于呈现孩子父母在时间流逝中情感、内心的变化(为了表现这种无力感,影片中罪犯至始至终都未给过正脸),男女主的情绪始终是单向的,焦急、愤怒、挣扎,一步步滑向绝望,直至信仰的崩塌,激烈的情绪都没有途径得到释放。
按照惯有的套路,影片结局的处理可以是剧情的神反转(如《不可饶恕》),或是让你在压抑中痛苦不已(如《杀人回忆》),或是在让你在憋屈中自生自灭(如《妈妈不哭》),但影片的最后却是“仁慈”地打开了一个缺口,观众发现打开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没有意外,没有奇迹,手脚捆绑的孩子尸体在野外被发现。父母44天的煎熬换来的是绑架第二天就遭撕票的事实,一切的努力、幻想、等待后摸到的只有孩子冰凉的身体,更悲惨的是由于男主特殊的身份(新闻主播)还需要他在观众面前播报这则新闻,导演的安排就是让观众积攒已久的情感伴随着男主的独白宣泄而出,不过这种负面情绪的释放是伴随着眼泪喷涌而出,催泪的一幕不期而至,令人措手不及。
显然导演并不想给观众喘息的机会,独白过后将关于这个案件的真实办理情况和盘托出,包括侦查过程,耗费的人力财力,罪犯的模拟画像、真实通话记录以及过了法律诉讼期的事实,男主曾经悲壮激昂的“宣战”变得苍白无力,罪犯得意的笑声无情的粉碎了所有人的愿望。
可以说,支撑整部影片灵魂的就是父母亲对孩子那种无私而包容的爱,而这也是最容易给予观众致命一击的利器,当爱已经失去了诉说和表达对象的时候,内疚、悔恨、悲伤、痛苦很容易就将整个人吞噬。
当灾难降临时,每个人无不怀着美好的期许、热切的盼望、乐天的憧憬着奇迹的出现,我们不愿意去相信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就真的如此可怕、现实如此无情而不肯许给我们半点机会,但如果我们知道等待的只能换来失望,那是否一开始就不该拥有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