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未来想做.......,你想做什么?”看完电影,我跟小文坐在广场的长椅上,边舔着冰淇淋,边饶有兴趣的自顾自的谈起来。
“我相信你!”小文兴致勃勃地拍着我的肩膀。
“哎,你未来想做什么?”我接着问。
“呃......”她愣了好一会儿:“不知道呢!”然后沉默。
吃完冰淇淋,两人相对无言的朝车站走去,“你不想跟我说点什么吗?”我打破沉默,
“谢谢!”足足一分钟,她吐出俩字。
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你在这头讲得热血沸腾,声泪俱下,别人再那头全然无感,不知所措?
01
“哎呀,你是84年的,我也是84年也!”
“你的广州来的,我也是广州人呀!”
“你喜欢村上春树的作品,我也是呢?”
......在生活中,我们为了拉近彼此的距离,很自然的找到一个共同点,产生某种亲近感,连接力就是这样产生了。但你会发现这太浅层,我们并不会因为你我都是广州人,而在会议上赞同你的意见,因为我需要有更深的共同点,想法,信念,情感,价值观。
何为连接?在我们导师班的地基课程上,周梵老师讲的特直白就是让对感受你是TA的同盟——我们目标一致,求同存异。
就像影片《我不是药神》里的程勇既不是白血病患者也不是医生,因为卖印度神油,有从印度走私的渠道,因为另一个悲惨小人物吕受益的造访而彼此连接在一起,让自己的命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深陷中年危的落魄油腻中年男,生意不好被催交房租,老爸病重,面对高昂的手术费,束手无策,一个太想赚钱的男人,一个太想保命的白血病患者达成交易。
如果只停留在这表层的连接,我想也就没有后面的故事,程勇瞬间有钱后,不想再冒险,怕作牢,便洗白白,改做服状厂,赚干净钱,看似一切都步入正常的轨道。
关键是一个人是不可能独活的,有人说程勇见证了吕受益的痛苦和死亡,深感良心不安,而决定重操旧业,拿药救命,可是,我更注意到细节是在他的良知被唤醒时,之前他跟这帮病人建立的情感连接早已深深烙印在他的心底。
当吕受益请他到家中作客,他在用手触摸着摇篮里嘴角带着笑意给病中的爸爸活下去希望的宝宝时,他在面对朴实的妻子,特意做了满满一桌菜,举起筷子却不知从哪里夹起时;
当他在夜店里,看到艰难抚养生病女儿的朋友思慧被欺侮时,甩出大把钞票砸在夜店男领导面前,帮她扬眉吐气,一血前耻时......
他和这帮悲惨的产生的连接,已经注定无法分开了。透过这份越来越深的连接,影片无不在表达“我想拦住死神!”,从情、理、法,在救赎与生命 ,生活意义中无不与你内在相应的东西产生碰撞。
02
在影片《我不是药神》的卖药五人组里,恐怕黄毛的台词是最少的,这个二十岁的孩子,因病离家出走,他的经历把自己变成充满挑衅,沉默寡言,却随时准备不要命的样子。
可是他每一次眼神露出温柔,第一次是程勇给他发工资,第二次是在码头看夕阳,第三次是他以为他逃脱了警察追捕后那兴奋的一回头。程勇从内心都明白他是最忠诚的守卫者。
“你是不是特瞧不起我!”程勇回忆之前不想冒险,丢下他们明哲保身,苛且舒服过生活的选择,他问黄毛。
“是!”黄毛冷冷的回答,让他觉得羞愧万分,直到黄毛吐出后面那几个字:“但,现在不是!”,程勇欣慰的笑了,正是因为这份被看见,被理解,让他双膝颤抖,仍选择继续。
500块进,500块出,只救命,不赚钱,底层的人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影院里的观众一片啜泣声。女儿小文也默默的把头凑过头,我们靠在一起,什么也没说,但那一刻却觉得彼此没有距离。
在心理学有一个词“共情”,指设身处地从他人角度,体会并理解他人感觉,需要与情绪。你说的再有道理,对方没有感觉也是白搭,就像这部影片如此它唤起了人类本有善良,恐惧,勇敢......。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先让一名受试者观察一个囚犯受刑的过程。医生用火钳从炉中夹出一枚烧得通红的硬币,放到囚犯手臂上,只听“刺啦”一声,伴随着一声惨叫,囚犯手臂被烧起一缕轻烟。
反复数次后,医生把受试者也捆在椅子上。然后从炉中夹出一枚同样烧红的硬币说:“现在要把这枚硬币放到你的手臂上。”随后,受试者感觉到有一个热物落到手臂上,他感到巨痛,惨叫起来。
医生们发现,受试者的手臂上出现了一个硬币大小的三度烧伤疤痕。 实际上,那枚硬币,只是稍微加了一下温,根本不可能造成烧伤。那么这个三度烧伤从何而来?只能认为,是精神——意识使肉体烧伤。因为精神意识认为肉体在那样的情况下应该烧伤,于是就真的烧伤了。这是肉体对外来刺激的被动反应。 这个实验证明,精神对肉体有一定的支配能力。
我把它称为意识的力量,你跟对方的连接,不在于你做了什么行为,而在于你所做的是否唤醒了对方内在的最深层的东西,从环境,行为,能力,信念/价值观、身份、精神...,对方
03
“妈妈,你来坐吧!”公交车上,小文从座位上起来,她看着咳嗽的我有些担忧,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我们在广场的谈话,简直是一直种施压,我在暗示她在马上为她的梦想而奋头,这里还有隐隐的优越感,就是我比她做得好。当我们失去平等心,有了评判 ,真正的连接是不可能发生。
学习压力如此大的情况下,8月份暑期就要进入全面培优的补习,或许对她而言当下就想好好的放松,好好的玩儿;或许她也正在努力从考试失利中调整自己的状态,或许她就真的没想那么多......,那可不可以?
回想我也是在三十几岁经过学习成长,才明白我到底要做什么,我现在做的工作跟大学修的专业也是毫不相干,难道因为我找到了,我在感叹时光易逝,避免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就非要她早早规划,赶快给出一个答案吗?
十几年前,我工作的搭挡因受到生活重创出现心理问题,被医院诊断为中度抑郁症,为了转换环境,他移民瑞士,临行前,他向我分享了,向心理医生咨询的经过。第一位,正襟危坐,动不动就要他坚强,锻炼意志力;第二位,建议她调整现实,有所取舍。,不要在工作上硬撑,先把病养好,让生活轻松起来;第三,分析她的人格,什么抑郁性型人格的形成,还说走不出阴影是潜意识的选择;第四,好容觉得被理解,对方却在第三个星期,自己过于依赖,为了他好,建议换一个心理医生。
而在我们系统,导师周梵对我们说,治疗师,咨询师与来访者本身就是旅途的伙伴,你不要害怕跟你的客户连接,所有真正有效的支持对方,就是两个生命本身产生连接,当然这对于我们的要求更高,你既能够去爱TAb,同时又不能纵容TAb去爱你,同时又不能去利用T对你的依赖,去操纵对方。
相比药物治疗,心理疗愈成长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这需要打开对方的内心世界,不断提升自知力,自爱力。要耐心对待所有尚未解决的事情,努力去爱问题本身,也要努力去爱提问者。
欧亚隆在《给治疗师的礼物》分享的一个故事很打动我,在一次心理治疗过程中,对于强迫性偷窃的来访者,他打开钱包,拿出50美元放在一个信封里,告诉对方如果她想偷什么东西,就从信封里拿出等值的钱。
作为一个有情感的生命,我们是不可能不与别人连接的,没有连接也没有关系的发生,你跟这个世界有一个怎样的连接?那就去真的用心看见,用心去回应。
如果没有连接,爱又从何谈起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