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这一段描写,将孔夫子对于礼的践行表现得淋漓尽致。
【原文】
入太庙,每事问。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寝不尸,居不容。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雏,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译文】
孔子进到太庙里,每件事都仔细询问。
有朋友从他乡来,不幸病危,孔子就把他接到家里来住,死了又为他送葬。
朋友送他的东西,即使是送车马那么贵重,他接受时都不拜谢,但是如果送的是祭肉,是要敬祖先的,那就一定要郑重严肃的敬拜。
孔子睡觉的时候不平躺,都是侧卧而睡,在家的时候穿衣也是比较放松的。但路上看见穿丧服的,虽然是平时跟自己很熟的人,一定变色致哀。见到有爵位的人或者盲人,即便是在家里私下会面,也不费礼保持礼貌。路上碰见背着版籍的人,也要俯身致敬。他到别人家吃饭,如果看见宴席丰盛,一定变色而起,向主人的款待致敬。看到狂风暴雨要来,一定会脸色骤变表示惊恐。
孔子乘车的时候,一定是站直了,手挽着绳套,注意安全。在车上不回头看,不高声说话,手不到处指来指去。
路上遇到一只野鸡,看见人来,马上就举身飞走了,在空中盘旋好久,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才降落下来。孔子感叹:“你看山梁上的野鸡,也懂得时宜啊!懂得时宜!(好多人还不如这野鸡)”子路听到老师夸野鸡,就向野鸡拱手,想要向野鸡学习。野鸡看到子路向他拱手,警惕之下扑腾翅膀飞走了。
【我的感悟】
孔夫子认为礼数非常重要。他一生都在推行礼制,觐见鲁国的国君时,他会行周礼。
一个人的行为表现代表着他内心的态度、观念和想法。内心有什么样的想法,外在就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一个人内在对你没有敬意,外在也会表现得毫不在乎。相反,如果一个人内在对你充满敬意,外在一定会有礼有节。
注重礼数在社交当中非常重要。礼数代表着对对方的尊重,让对方感到被重视,关系自然融洽。谁都愿意被人以礼相待,而不愿意被人粗鲁的对待,因此与人交往时多点礼数其实是很有必要的。
孔夫子对于礼数的执行是非常细致的。即使是生活中非常小的事情,他也不忘礼数,而且做得很到位。
讲礼数一定要注重细节,才能让对方感觉良好。礼数其实就存在于那些细节当中,而非特定时刻。有时候,一句问候,一个礼让的动作,就能让对方感受到被尊重。相反,有时候,说错一句话也可能会让对方感受到被冒犯。
因此,礼数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我们每个人更是要做到有礼有节,努力向对方传达我们的敬意和善意,才能收获更多的好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