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新的发现。
1、她开始为自己争取了,使自己处于主动优势的权利。
这应该是自然成长中的主权意识觉醒期。
2、虽然,在父母的“忘我”我执中,她首先会采取自我保护,趋利避害是生下来就有的本事,艺多不压身,这是一门孩子们都会具备的特质,跟岁数大小无关。
3、我们经常会发现,让孩子主动跟陌生人打招呼,虽然屡试不爽,但如果你不主动提醒,她才去主动招呼的几率却很低,这跟内在意识的交融有巨大关系。就像是,字面意思和深层次意思一样,区别重大,但却不是会有很多家长可以分辨的清楚。
4、父母是孩子的镜子。虽然,反过来也一定对。但我们在无意识状态下,也会给孩子灌输在他们的主观世界里,认为是对的却实际是错的事情。虽然,我们尽量不要去约束孩子认知世界的方式和视角,但在基本道德规则之下,呼应、回应以及礼节,还是要时刻给孩子做好榜样的,这很重要,而且对于夫妻双方、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也至关重要,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认为我们会影响孩子,因为我们基本看不见自己,我们也不会认为自己是错的,这跟“我和我们”无关,是潜意识的属性,在没有觉知之前,很难去辨别清楚。
5、我们很多情况下,问孩子,你喜欢这个或者那个活动么?大多数,答案不一定是真实的。在判断这个问题上,孩子们做判断的标准,也许仅仅是老师、教授或者引领者,是否和蔼可亲以及循循善诱,而并非是该项活动,是否是我内心所喜,这需要父母有非凡的观察力。
6、比如小溪有时候在一天不见到我的情况下,大概有如下几种反馈情况:见了我当没见、眼神有不到一秒交流后急速闪开、喊一声大哥、嘴皮上微微吭一声:爸爸,我所罗列的情形,大概就是他根据比例出现的情况,越往后出现的几率越少,孩子对你的存在不感兴趣,父母就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了,换句话说,她喜欢什么,你并没有以此为主题进行交流,你看,我并没有说,她喜欢什么,你就给她什么,这里就是一个交融的问题,我们需要客观理解和主观引导,这对父母,也是个不小的课题。尽可能的在孩子的世界中,以不可或缺的状态出现,这也跟家庭组合以及家庭饱满程度有关。对此,小溪爸爸还有很长路要走。
7、不要过分敏感。这很难,尤其是,第一个孩子的时候,父母很难跳脱,虽然我们从孩子走到如今,但是对于孩子的界限,我们还是无法在是孩子的时候就摸索的清楚,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扎不扎脚的,也许都疼,出不出血只是看皮厚不厚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