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和爸妈探讨过关于孩子的教育。
爸妈说,我们做长辈的,能做的就是关键时候拉你们一把,但是孩子教育你们作为父母是第一责任人。
我们只能在吃喝拉撒上给你们帮把手,但是教育一定是以你们为主。
我们这代人受时代影响,在很多育儿思维上是有局限性的,虽然我们也在不停的学习,但是肯定没有你们思维活跃。
好的家庭资源,一定要优化分配整合。
我印象中,孩子才在我怀里抱着,像个皱巴巴的小老头。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名追风少年。
孩子教育,其实是家庭资源二次分配的过程。
我们家庭有个共同目标,就是培养和引导孩子成为一个三观正、有社会价值的人。
这个观点并不是说要让孩子去从政从商或者看重他将来的社会地位。
而是让他能在短短的一生之中找到人生的目标,并且愿意为之努力。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工作,不给别人带来麻烦,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就是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不期待孩子成龙成凤,希望他在喜欢的事情上找到被认可的幸福感。
我现在教他做家务,扫地拖地,揉面做饭,都是为了他将来可以更幸福的生活。
人不能自立,没有责任感是不行的。
我肯定是不能陪他过一辈子的。
老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我希望他将来的另一半会因为他的勤快和顾家,感受到爱和被呵护的幸福感。
无论对于谁,家庭和谐幸福都是最重要的。
家是一个人归属的港湾,有了家,才有了前进奋斗的动力。
我始终认为,人文的东西在人生的打基础阶段是最要紧的。
所以我会告诉他花有多好看,树是怎么长的,蜗牛为什么会有壳。
会给他读唐诗,把诗歌编排成歌曲给他唱。
让孩子长大后看见美丽的景色可以吟诵出美好的诗句,而不是简单的一句真美啊。
珊瑚给我推荐过一本书叫《最好的告别》,上面写在人近黄昏之时,所需的不仅仅是医药,还有生活——有意义的生活,在当时情形下尽可能丰富和充分的生活。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锻炼,好好的过完这一生也是不易的。
老的时候能够体面告别,寿终正寝,也是几世累积的大福报。
住在ICU被插满管子,瘦得没有形的最后日子,不是我们想要的。
愿我们老年时生活的有质量,过的能体面,不给自己和家人添麻烦。
我在《我将独自前行》这本书里看到一句书评,上面写让生命的余晖变成镶在海面上的夕阳,这虽然是奢望,也是我的理想老年的愿景。
我们都漂浮在一条水流汹涌的历史长河里,我情不自禁地感到无数代人的手穿越时间相握在一起。
通过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他帮助我理解到,他是有着几千年历史渊源的故事中的一部分——我们也是。
我很喜欢极简生活,也是因为我个人渴望在让人心情舒畅,清风穿堂而过的房间里生活。
我采访过一位小姐姐,她曾说很想分享一句话给周围朋友。
人生的幸福就在于不断学习。一个人如果不学习了,生命里没有新的东西进来,这个人就是真的老了。
人如果有终生学习的兴趣,有一颗热爱探究的好奇心,那么他的内在就会充盈且充满了力量。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他到了去世这一天还在学习。他把学习和生命、生活连在了一起。
其实,人一辈子得不到和不如意的事情有很多,这一生都不能完全活的洒脱肆意。
但还有一种选择,就是痛痛快快的活过。
对于婚姻,我觉得两个人中,总得有一个人格局大点,有点大义,不太计较,相互理解,最终走向共同和谐。
再辉煌的历史也有褪色的那天,再美的人生也有说告别的时候。
不苛求自己,不要求别人。
经历了爷爷奶奶和外公的过世,才知道每个人用尽一生才会明白:没有任何人比自己更重要,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己就去做。
就这么简单。口渴了,去喝水。
饿了就去做好吃的慰劳自己。
累了,就在家里好好歇歇。
很多时候跨越阶层,并不是智商不够,财富不够,而是心性达不到。
眼界见识和思维模式才是一个人命运真正的分水岭。
至于孩子,大事上拎的清,能自立,量力而行的帮助别人,就好了。
心有善意,但不盲目善良,尽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远离恶的人或事。
能做到这些,已经算是顶顶成功的人了。
我们做父母的,不断修正自己,用自己的德行奠定一个家族螺旋上升的坚实基础。
明得失,知兴替,知道自爱和爱人。
愿我们都能真诚、勇敢、快乐的生活着。
祝福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