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思考人与人的关系,稍微有了一下眉目,感觉我离本质越来越近了。我们交往中所有的情绪,所有的对话,都是表象。那深层的本质是什么呢?
她去北京之前我给她做毕业设计,她来我家,我们在一起很开心,因为她有求于我,她也能给我我想要的。也包括之前给她做东西的时候。然而毕设总会结束,她不再有求于我,所以她也就没有强烈的必要回来了。
目前的状态就是,我想要她在身边,她想要自己爱干啥干啥,这是一对矛盾的需求。于是感情出现了裂缝。
从我的角度来讲,她回来的时间遥遥无期,我这么等她,也得不到什么好处,不能为了一张空头支票一直等下去。况且怪辛苦的。她不能给我我想要的,我便不会再坚持等待。
曾经我们有共同利益,现在天平已经失衡。很多事情就不受控制了。
我不知道她现在住的地方,住宿吃饭花不花钱。其实所有的馅饼,冥冥中已经标好了价格。之前她在青旅,应该是打工,免去住宿费,还给开工资。后来事情迅速恶化,再加上她很任性。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因为利益。
后来还有一件事,她说她的朋友因为那件事离开了她。只能说他们看的还挺长远的,就像买股票一样,跌了就赶紧抛啊,没啥可犹豫的。不然未来某个时刻自己的利益受损,就要怪自己当时看走眼了。
那时我高中来北京找我。我远远地看到他的时候,就知道我们的区别越来越大了。一开口,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这些年我们经历了许多不同,沧海桑田,思维方式和视野有着巨大的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朋友家人之间的关系要比普通关系复杂,不过从利益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仍能带来极大的启发。
回到我那个朋友,在这巨大的差异之下,我们之间的纽带是什么,过去的感情基础?还是我们生来相似?
不同圈子的人交往起来的确有困难,也就是所谓的“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好比你和一个工程师,程序员谈设计,这就有些搞笑了。
纽带是:我们对生活,有着相似的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能产生共鸣,我们能令对方精神愉悦。
这就是所谓的知音。
靳姐说得对,人生就是不断say hi,不断say bye的过程。谁也不是谁的谁。就算是知音,也会有不知的那一刻。当然能遇到是最好,这种事情可遇不可求。
那么具体到人际关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基本法则只有四个字:利益交换。
有共同利益,就能一起走没有了共同利益,就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
家人朋友之间,并不会主动地谈论利益这个东西,这中有爱,有感情,所以遇到问题不会先去讨论利益。不过我仍觉得共同利益是交往的根基。世上离婚的,朋友决裂的例子每天都在发生。
以上权当抛砖引玉,我也想听听诸位高见!
2017.5.1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