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维模型
理解西方哲科思维

理解西方哲科思维

作者: 清风__荣建 | 来源:发表于2019-10-23 22:52 被阅读0次

    序言

    我们从小被教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不知道它们在人类认知水平中处于什么位置。

    我们只知道做几何题要“假设-证明”,不知道“假设-证明”的思维方法贯穿西方哲科思维。

    来源| 颠覆式创新研习社 王东岳 《东西方哲学》课程

    素材提供| 厦门进化策管理咨询

    王东岳先生,哲学家,独立学者,“递弱代偿”理论提出者。他的思想在其著作《物演通论》中集中表述。

    ———————————

    一、总脉落

    哲学思维为什么可以启发人类进步

    现代哲学起源于古希腊一脉。古希腊所有的哲学家,几乎都是当时著名的博物学家。

    亚里士多德集古希腊哲学思想之大成,并开启了知识的分科。延续下来,当今的科学,源于哲学的分科。

    因而西方哲学和当代科学的思维是一脉相承的。

    在西方文明盛行的今天,有必要从根子上理解西方思维。

    (图一:西方哲学思维的三大特征)

    图解

    西方哲科思维的三个特点:

    追究终极:不断思考事物背后的本质

    逻辑反思:用逻辑去拷问,而不是用素材去堆砌

    科学前瞻:追究和拷问的结果,启发科学的前沿探索

    例子:日心说

    1. 前人的“真理”——托勒密地心说

    近2000年前,托勒密基于当时的天文观测,提出了地心说,并提出了他的理论模型。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星体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心说模型

    2. 追究终极——哥白尼拷问前人理论中的逻辑破绽

    - 如果所有星体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转,那么,不同时间观测时,为什么大多数星体跟地球之间有明显的距离变化

    - 只有太阳与地球的相对距离变化不大

    - 太阳与其它星体的相对距离是否同样变化不大?

    3. 提出新假设——日心说

    如果把宇宙的中心改为太阳,那么上述破绽就被解释清楚了

    4. 逻辑证明

    - 哥白尼在他的著作《天体运行论》中系统阐述了日心说的思想

    - 但很可惜,当时人们的经验与日心说实在相违背——有谁能感觉到大地在动?

    5. 启发前瞻探索

    - 数十年后,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观测到新的证据,证实了当初的逻辑推演

    - 观测到了木卫体系,证明地球不是宇宙唯一的中心

    - 观测到了金星满盈现象。只有金星和地球同时围绕太阳转才能解释金星满盈现象,而地心说完全解释不了金星的运行轨迹

    6. 科学继续发展,日心说也有暴露破绽的一天。。。。。。

    引伸.什么是“知识”

    我们的知识从来不是真理。那些曾经的“真理”为什么可以表达正确,一定是在正确的时候,知识体系得以自洽。

    知识总是不在断被证伪。任何一个理论,它一但不能容纳新出现的信息量,它立即崩溃,而对一个新的信息量,建立一个新的整合模型。

    达成新知识的过程不在于你的素材量,而在于整理出新的自洽模型。这是建立新思想的源头。

    人类的进步,是因为我们的逻辑存在变革的可能。

    知识从来不是从实践经验中来。它是由深刻的探问引发,精密的逻辑导引,再反过来指导前瞻。

    ——有没有看到逻辑的力量?

    二、追究终极——

    人类对“知”的认识是如何加深的

    (图二:“知”的发展层次)

    图解

    知的递进过程:感应-感性-知性-理性

    理性的特点在于:抽象概念的能力

    人类的文明起源于抽象概念的能力,并将之不断发展,形成不同的知识体系

    引伸知从何来?唯物和唯心新解......

    1. 唯物主义认识

    唯物主义谈“客观存在”,认为事物本来就在那。感知的发生一定是以“在”为前提。

    但我们是通过感官来感受外部世界的,我们只有感知这一个通道来了解外部世界,感知这个通道真的可信吗?唯物主义完全忽略人的感知系统,从来没探究过感知系统本身。

    同时,唯物主义并不能解释知识,因为知识不是客观世界的直接反映。知识都是些抽象的,与客观世界不直接联系的逻辑体系。

    2. 唯心主义认识

    唯心主义认为,人的感知本身是需要探究的。如果你连感知都没有研究过,你哪来的自信,说你感知到的就是真实呢?

    唯心主义第一次发现了感知有扭曲作用。我们的感知全是主观设定的展开。比如你吃到甜的水果,其实那是你的感知在告诉你,它是安全的,有益于你的生存。

    我们把自己感知到的体系叫世界。但这是你的主观世界,你永远不知道真正的世界是什么。因此,唯物论不成立。唯心主义哲学表达着人类思想的更高度和更深层次。

    3. 递弱代偿

    “物”与“心”的争论,使我们把两者分立开来。

    过往哲学不能有效回答“知识”和“存在”的关系,“知”和“在”完全分立存在,互相不能解释。

    “递弱代偿”作为新的哲学假设,为“知”和“在”找到归一。

    (图三:递弱代偿)

    图解:

    1从奇点开始,物质一路分化,存在度一路下降

    物质一路分化的过程:基本粒子-原子-分子-大分子-高分子-生物高分子-生命

    越原始的物质,在宇宙中的质量越大,存在时间越高,越稳定。在星空中,恒星只占物质的不到5% ,另外95%是暗物质等基本依存态,它们自130亿前宇宙爆发时就存在了

    2物质分化的过程,必须分化出感应属性

    这是分化过程中求归一的必须。物质残化的过程就必须化分出其它感应属性。衰变程度越快,存在度越低的,他的属性和能力反而越强。

    (图四 物质递减,能量代偿)

    3感应属性一路发展,感应-感性-知性-理性

    我们的理性来源于哪里?它的最源头是从感应开始。

    粒子感应-神经感应-低级神经中枢感应-高级神经中枢。这种东西在感官上延伸,我们叫感性

    最初我们能看到的依存对象,没有判断求断的必要,当难度越来越大,在瞬间必须依靠判断的时候,这叫知性

    依存对象越来越多,到迷乱状态,无法直接判断,必须先概念化,然后求得依存,这叫理性

    4理性:人类文明起源于抽象概念的能力

    今天所有地球上的人口均起源于同一支早期智人,他们不同于其它早起人类的地方,不是用火,不是工具,而是“讲故事”的能力。比如,虚构出守护神的概念。

    5发展:“假设-证明”,认知不平向前推进

    回顾人类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到无限宇宙,每一次进步,都是用新的假设-证明替代旧的假设的过程。

    (图五:假设-证明)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假设-证明”,我们再看一个例子:

    例子:欧几里德与《形论》

    1. 追究终极

    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欧几里德,他的研究其实是为他的老师,柏拉图的哲学观作证。

    2. 提出假设并做证明

    定义出抽象的形的概念:点、线、面

    展开模型:五大公理穷尽了平面几何的基础规则

    在现实中梳理素材进一步验证:弓箭、延伸的道路、甜甜圈、桌角、桌面......

    3. 平面几何的原理直到今天仍在发挥作用。当然,曲面几何突破了它。

    读到这,请拷问下自己,当你需要做重大决策时,你是从过往经验判断,或是使用逻辑思考来找答案?

    “假设-证明”,逻辑思维的方法

    三、逻辑反思

    ——人类的逻辑是如何发展的

    (图六:典型的逻辑方法)

    图解

    1. 辩证逻辑是人类文明史上低端原始的思维方式

    人类文明史上最早期的思想就是辩证思想。易经最早用来图解对象的体系,它最早出现时,只有两爻,一阴爻,一阳爻,分别代表男女性的生殖器,由此来图解对象,推演而成天地。希腊时代,基本早期思想家都是辩证的,表述所有问题都是辩证表述。

    在高端逻辑上看,辩证逻辑太粗糙了。它的粗糙体现为

    1)二分法,A和非A。你在单位时间只能关注一个A,就把A抽出来单独研究,其它问题统归为非A,这是个简洁的关注方式,是信息量低的时候最有效的方法。比如,矛之外都为盾。

    2)相对逻辑,它把随意设定的任意一个点作为原点。什么叫前,什么叫后,左右,上下;当你站在这儿的时候,面前的桌子是前,当我走前十步的时候,那里又是后了,因此它是人类思维基层的一种主观观点。

    看看上图,是不是“归纳法”都比辩证法高明和复杂。当然,辩证表达还是有效的,当我们定义不清全貌的时候,把事物定义成A和非A会更容易加以研究。

    2. 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的发源

    亚里思多德,古希腊哲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推演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形式逻辑。真正的逻辑以形式逻辑为垫底。

    例子:经典的三段论

    大前提:亚洲人都是黄种人

    小前提:中国人是亚洲人

    结论:中国人都是黄种人。

    3. 罗素及以后——高端逻辑

    了解高端逻辑,要去学习罗素及罗素之后的学说。看看罗素的主要著作:《数学原理》《数学哲学论》《西方哲学史》《人类的知识--其范围和界限》

    4. 逻辑的局限性

    - 纯逻辑预演:全抽象符号,在纯逻辑上精密演绎,但你不知道他跟外部世界是什么关系。大量的数学没有应用点,只是个纯逻辑范畴。

    - 归纳法:几乎我们所有的经验知识全部来自归纳法。因为这个世界相对的材料你永远不能穷尽,且世界是流变的,它的一切结论都是暂时的借用结论,随时等待的被颠覆和崩溃。

    - 演绎法:能够达出必然的导出。但演绎法的开端是大前提,而大前担恰恰来自缺陷百出的归纳法。理性的素材全部来自感性,如果素材本身不真,凭什么认为你建立的大前提?

    例子(续):三段论的谬误

    '亚洲人都是黄种人。'——这一大前提来自于归纳法。

    可“西亚分布着广泛的白种人”——当你走出中国,发现原来这个大前提是错的

    “中国人都是黄种人”?——结论变得不那么有根据。

    实践,只产生归纳,而归纳永远不全面。 

    逻辑指引素材的方向,逻辑自己也不断面临崩溃。

    你还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吗?

    四、科学前瞻

    不断探索地图中的未知

    图解想想看

    在15世纪的欧洲,你打开一张地图,上面只有欧洲西海岸以及地中海的局部表述,其它地方都是勾勒的空白,你对其它地方展现的地貌全都无知。你把这张地图挂起来,你看着这张地图,你会不由自主地想去看一看。它将吸引你去探险。

    如果你看的是一张大清帝国的地图,这张地图告诉你世界都已经解释完了,面对地图你只有莫名的虚荣,然后发呆。

    人类选择了探索而不是发呆。

    人类文明实际上是信息量不断增大的过程,是在更高层上新的逻辑取代旧逻辑模型的过程。

    你不能确认你已知的任何知识是真理。真理只不过是一个时间范畴内正确的假设,它随时等待你颠覆原来的思路。

    人世间所有知识,都是随时等待你挑战的、行将破溃的系统。

    挑战它的,是思维的力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解西方哲科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dl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