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眼里,朴树像个精力旺盛的小婊子却把自己伪装成一个矜持的诗人,在录音棚里和词谱本上疯狂造作之后将自己熨烫得服服帖帖以示众人。
2000年,朴树正当红。有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他让自己完全沉浸在声色犬马的生活里,使劲儿疯,使劲儿玩。他觉得,这就是摇滚艺术家该有的范儿——我要垮掉的那种生活,我要毁掉自己的生活。直到有朋友说他已经迷失自我,他才下意识地清醒过来。但这种“清醒”并未维持多久。2003年,朴树出了人生第二张专辑《生如夏花》,这张专辑之后,他长达十年未曾再发表新歌。有那么一段时间,他认为自己已经失去创作能力,又重新回到从前暴烈的生活里,任由自己沉沦。“零五零六年之后,玩得更狠了,那时候真的完全是精神空虚了。”从2006年开始,朴树觉得自己已经不能再享受这种生活了,因为他变得越来越不快乐。
他认为自己严肃、教条、特别无趣。与其说是自己精神空虚,不如说是《生如夏花》完全榨干了朴树此后十年的创作精力。那时候五块钱买了一张《生如夏花》的磁带,陪着我度过了高中的漫长时光,到现在为止这张神专也是我最爱的一张专辑之一。
我记得在磁带里的歌词本中有一页短短的三行诗句,朴树写道:“在蓝天下,献给你,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
30岁,尖锐的想证明自己的气质以略微磨砺,享受完鲜花和掌声开始纯粹做音乐,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迎来生命的巅峰,一边恣意才华一边把内心的沉淀转化成旋律。所以《生如夏花》应运而生。
我是这耀眼的瞬间
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
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
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
很多人都知道《生如夏花》这张专辑脱胎于泰戈尔的那句“生如夏花之绚烂”。
飞鸟集·新月集【印】泰戈尔
在旋律的一开始管弦乐器营造出的厚重,像是在你眼前绽裂出一片奇葩花海。“我”像个孩子从黑暗中醒来,赴你一面之约,并为她而狂野。“我”为你燃尽自己,在熄灭的时候回味人生,不虚此行啊!
整首歌曲呈现出一种近乎绝望唯美的风格,不仅爆发力十分突出,控制力也十分相当的惊人,不仅有“生”的辉煌灿烂,也有“死”的安静唯美,而这两种“生”与“死”的和谐统一,更令歌曲惊艳无比。
差不多一百多年前有个不太著名的革命家高君宇曾说: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他去世的时候不到29岁,他的“生如闪电之耀亮”正如朴树所唱的那样“我是这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空的刹那火焰”。我经常会问自己“究竟是应该在短暂的灿烂中死去还是在漫长的平庸中苟且?”
海德格尔也曾经曰过:“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诗意必定由某种绽放而衍生,无论是“唯有暗香来”的小确幸生活还是“不顾一切”的洒脱,活着都应该有色彩和光泽。但是热烈的生活所带来的也会带来另一个认知:这是一个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
看到有人讲起高中时候听歌的故事,上高中的时候上课总是把随身听藏在衣服里,竖起衣领听《且听风吟》。后来班主任把随身听没收,我去跟他要,不给,我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和老师翻脸。因为我想听《且听风吟》。
整张专辑中耐听的歌曲很多,《且听风吟》听了十多年,尤其适合一个人时候戴上耳机安静得听,能听到内心的声音。
日子快消失了一半
那些梦又怎能做完
你还在拼命的追赶
这条路究竟是要去哪儿
迷惘似乎是普通人都逃脱不了的桎梏,“时光真疯狂,我一路执迷与匆忙”最终的等待不过是“待风将她埋葬。”这首歌词像是一首写糊掉的现代诗,从字面上能看到的是一个人的甘心沉沦与旁观别人,将自己与别人的世界隔离开。如果你不知道朴树想唱什么,听他吟唱就足够。
那时候的朴树一定不和现在一样一副老干部的慈悲面孔,从《傻子才悲伤》里能看到他的洒脱气质:
我从来不拒绝
所有滋味
hey 总有残缺
我还是觉得完美
或许短暂
或许难堪
生活本该这样
喜怒无常
.........
于是我就忘记了自己
随风摆动这副身体
随它怎么去
再不介意
生活是什么,我就接受什么,但是无论什么样的生活都不能改变我的本来心境。
然而这么洒脱的人同时也是深情的。在《她在睡梦中》他唱道:
可是为爱我而来人世间
穿过那茫茫的人海
睡在我身旁
我多想留下来
永远在你枕边啊
日夜陪你欢愉呀
情人啊看着我
就这样绝情的老去啊
看似平淡的吟唱,却沾满了着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所以我觉得,他不是用嘴在歌唱,不是用技巧在歌唱,他是用整个身体在歌唱,用全部的情感在歌唱。
还有《我爱你再见》中“为什么?就这样的离开?为什么就不能相爱,一直到我们死去呢?”他的歌词,从来就不会有空洞无意义的无病呻吟,总是充满了诗意的的询问和随时做好奋不顾身的准备,
如果说这张专辑是一张很朴树的专辑,民谣中的游吟气质,将自己的气质刻印在专辑里,《傲慢的上校》又给人当头棒喝。
《傲慢的上校》是一首融合了饶舌电子的摇滚气质歌曲,像是一种实验尝试。但歌词又满满的硬核味道:“人如鸿毛/命若野草/无可救药/卑贱又骄傲/无所期待/无可乞讨/命运如刀/就让我来领教”。
这首歌在几年后用在了《解救吾先生》的片尾曲中,绝情与残忍,坦然与勇敢,在绝境冲突面前,似乎又看到朴树的另一种气质。有人说这首歌里是颓废的,恰恰相反,这首歌所展现的决心大于对环境的渲染。如果你颓废,那就多听听这首歌吧。
15年时候朴树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篇名为《12年》的长微博,里面写道:“电视上的明星们令人作呕,我毫不怀疑我会与他们不同。后来,与这行业若即若离的那些年,被裹挟着,半推半就着往前走,边抗拒边享受着它给予我的恩惠。钱,名声。一度沾沾自喜,而且颇有些年迷失其中,沉湎于享乐,无力自拔。直到老天爷收走了赋予我的所有的才华和热情。”
过去的朴树经历了很多,有抑郁症的侵袭,有参加节目与世界的不合拍,最后他封闭起了自己。我想他不过是看透生命是个悲哀而透明的盒子,打开与合上都是自寻烦恼,最后把他们搁置在一边,对着他们才能以第三人称创作。
当《平凡之路》发布的时候,有人评论到:十年前,你教我们要生如夏花,现在却告诉我们平凡是唯一的答案。
朴树过去十年的沉淀,也是完成了自己从伊壁鸠鲁主义向斯多葛主义的转变。伊壁鸠鲁学派认为快乐即是幸福,所以在《生如夏花》中肆意得喊着“我在这里呀,就在这里呀!”斯多葛学派主张德性才是幸福,当一切消散之后朴树才看透承认平凡与平凡的自己平等相处才是唯一的答案。
偶然发现,曾经最爱的达达乐队和朴树几乎同期出道同时发片,连厂牌都先后签在华纳旗下。两者风格一亮一暗,一动一静,又都承载了青春年少时的回忆。
掰掰手指,这一去已经是十几年悄无声息的流转掉,那个泼泼洒洒的年代真是令人难以忘怀呢。
跟多内容关注谷仓君个人微信公众号:zhoubiji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