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元认知活在未来,不仅是成长的方法,还是让自己---尤其是自己的未来……更具价值的方法。那么最朴素的方法是什么呢?
用正确的方法去做正确的事情。
如何判断方法是否正确?如何判断事情是否正确?只靠一样东西:逻辑。
很多人说自己的逻辑很差,最根本的原因是没有针扎过。逻辑不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东西,而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由少数聪明人归纳和总结出来的东西。它是干什么用的呢?
用于“预测未来”。除了逻辑学以外,数学、概率、统计都属于这类工具---谁说上学没有用?
在生活中,有很多简单的正确逻辑,只要遵循它们,就能获得好结果。然而,即便是这些简单的正确逻辑,也需要我们“耗费大量甚至看起来过分的力气”才能真正搞明白,并真正有所体会。
有人这样解释射雕英雄郭靖为什么可以一路遇到贵人相助:
智商一流情商一流可以成就帝王霸业,智商低下情商一流多有贵人相助,智商一流情商低下大多受人排挤,智商低下情商低下只能活该屌丝。
这个解释不靠谱的地方太多了。首先,我们无法相信智商低下的人竟然可以有一流的情商。其次,这个解释搞得好像智商和情商冲突似的,其实根本不是啊,明显都是脑力活动嘛!进而,李笑来老师甚至根本就不相信“情商”这个概念有存在的必要——他们描述的“情商差”的情况,明显都可以更简单更清楚地解释为“脑力不够所以思考不全面不深入于是出现了意外的不良后果”,不是吗?,所以任何一个选择必须思考全面而且不断的深入思考,这个过程一定是痛苦的,挣扎的,这也是锻炼元认知能力提升最好的时候。
不过,我们真正想弄明白的是,为什么有的人总有贵人相助,而大多数人却不行?仅仅是运气使然吗?就算是运气,可若是我告诉你,即便是“意外好运”(Serendipity) 都是有可能创造的话,你原来的看法还能够站得住脚吗?
再反过来,你现在能否尽量有根据地预测一下:
你将来会不会频繁遇到贵人相助?
你的根据又是什么?
请读者停下来,思考几十秒看看能否列出来~~~~~
——别着急,我知道这个问题太刁钻了,不是一下两下就能想明白、说明白的……所以,先只管继续读下去罢。注意,我们要研究的不是“情怀”,“修养”,或者“人生的法门”,我们只想认真地、清楚地、逻辑严谨地想明白。
由于父母教育方法的不当,或者因为他们脑子里的观念压根就是错的,所以很多人其实在最基本的概念上就已经出现了偏差。
这种初始的偏差在未来的日子里,会不断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麻烦,而大部分解决方法其实都只是治标不治本。
我们要做的其实也并不复杂,只是从最简单的概念开始帮大家一点点回到正常的轨道中来。单单把每个基本概念想明白,都已经是非常大的进步了。
2012年的时候,那时刚开始做电商,自己只有一个普通的淘宝店,发现同样的产品,同样的价格,我每一样做得都不比天猫店铺的竞品差,可不管怎么努力,不管加大直通车推广,总的获取流量都没有天猫店铺的竞品流量多,转化率也比对方低。所以我预测是天猫店铺和淘宝店铺的区别,两者的权重是完全不一样,判断出天猫店铺的权重会大于淘宝店铺,而且这 还是一个大势所趋,不可逆转。
于是乎我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我要申请一个天猫店铺,不过马上面临一个大问题,申请天猫需要十万压金,三万技术年费,总共十三万。自己刚刚做淘宝店铺,还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自己实在拿不出这么大的一笔钱。我第一个想到就是找谁借。长那么大借钱周转最多的也就一两万,谁能一下借我,而且还是肯借我的,还能放心我这笔钱一定能还的。
在我的朋友圈里我找到一个合适的人,海贤姐是做线下生意的,有能力一口气拿出这么多的钱,经营管理能力非常强,识人眼光也不错。唯一的问题是我们是经朋友介绍认识,只见过几次面而已。算不上是朋友,熟人也谈不上。她能否放心我会还他这笔钱,这是一个比较挑战的话题,而我也没什么可以抵押的东西。
我自己推理了一下申请做天猫这个事情,把天猫开起来了,做得最坏的情形就是天猫店铺经营不下去,但是借的这笔钱实际是当押金的,到时候把天猫店铺关了,阿里还是会把十万的押金退给我,所以我还是有能力偿还这笔钱。当我想清楚这个思路,我自己就有底气有信心能偿还这笔借款,最后的关键问题就看我怎么和她表达我的思路,能否让海贤姐信任我,把钱借给我了。当我把这个想明白,我就约了海贤姐,直接到她公司去找她,我把在做淘宝发现到的天猫的趋势,眉飞色舞的描述了一番,还有就是经营最坏的时候经营不下如何把押金退出来,信心满满表态,这笔钱一定会还会回来。海贤姐只问题了我两个问题,这笔款什么时候用到。还有什么时候还回来。我说申请天猫流程大概半个月时候。如何顺利的话一年内还这笔钱,不顺利两年内一定把这笔钱还上。出乎我意外的是海贤姐当下就答应下来,让我把银行账号发给她,一周内安排打款。其实我压根没想到海贤姐会借给我,而且当场给我答复,我是怎么也没想到事情能进展得这么顺利。我都忘记我当场怎么感谢她的话了,只记得当时回家的时候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内心对天猫店铺开展起来充满喜悦和对未来的无限向往,恨不得明天就把天猫店铺开起来,把要经营的产品尽快上架,最快的速度把钱赚到,在一年内在这笔钱还上,不辜负海贤姐对我的信任。
接下来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提前把这笔钱还上了,后来我笑着问海贤姐,当时不怕我这个毛头小伙子把生意做砸了,或者我不讲信任没还这笔钱。记得海贤姐说,当时我向她描述天猫的趋势和借钱的态度,让她看到她早期的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我和她表达的过程,她也能判断得出我是个做事情的人,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激情和勇往直前的人,这样的人是值得信任的。
海贤姐肯定是我人生的贵人之一,而且她还一直影响着我,我也想成为别人的贵人,在我后面的人生里,我也想帮助那些真正是做事情的人,对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而坚持下去的人。
李笑来的母亲说,自己首先得是个贵人,才能遇到贵人,甚至更多贵人。许多年后,李笑来在书里写,你不优秀,就没有有效的社交,其实是脱胎于母亲的教育。其实这是个特别朴素、特别简单,乃至于永恒有效的道理……
专栏有位读者的留言说得很好:“能够遇到贵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偶然也是必然,它是自己生活的一面镜子。”
你自己是贵人,生活这面镜子就能帮你找到更多的贵人。至于是偶然还是必然,其实你是控制不了的。
“遇到贵人”这件事从来不是我们的目的,相反“成为贵人”倒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即便你运气差到一个贵人也没有遇到——相信我,生活中这种不顺心的情况其实并不少——你也已经成长起来,并且发现:
你已经成为了自己的贵人。
而这位贵人不会轻易离你而去,更不会让你失望。
事实上,第十五篇第一个问题中,第一个就已经难倒了绝大多数人:
你曾经做出过的最重要的正确预测是什么?为什么它那么重要?
80% 以上的读者或是干脆没有答案,或者即便有也是凑数的答案。这个比例实际上是很惊人的,因为李笑来老师的专栏人数(约等于五万),但这些人大抵上是人群中相对“比较上进”的人了——可即便是这些人,也有这么高的比例竟然从未认真思考过未来,或者干脆不知道应该如何思考……
不是没有手,而是不知道如何下手,甚至不知道从何下手;虽然有手,但和没有手竟然没有任何区别——从这个角度望过去,我们其实都曾经是残疾人,不是吗?只不过看不出来残疾而已。
其实,有一个特别容易且特别安全地预测未来的策略(事实上上周的文章里已经蜻蜓点水式地说过,不知道你注意到了没有?):
如果某个道理客观上确实是正确的,过去它是成立的,现在它还是成立的,那么,不出极大意外的话,将来它还是能够成立的。
比如,“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得多……”这个道理放在那里,研究来研究去,得到的结论是,它客观上就是正确的,过去它是成立的,现在它还是成立的,我很愿意相信,甚至笃信它将来还是成立的——于是,我就按照这个道理行事,那么在这个层面上我就是活在未来,因为我用了一个最简单的策略做出了成功概率最大化的预测。
你可以很容易理解,从小的耳闻目染,使得我一旦有一天遇到这样的说辞: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得多……我是不是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感同身受?
李笑来老师从来都不是说说而已的人。若干年前,他顺着这个思路琢磨,发现管理时间是没戏的,因为时间根本就不可能听谁的话。所以,“对的事情”是管好自己,而不是无谓地跟时间进行必然失败的争斗。再深入一点,他甚至发现若是做错了事情,效率越高越可怕;若是做对了事情,即便拖拖拉拉,只要终于完成,就收获巨大。
他不仅想到了,而且这么做了,甚至干脆写了一本书,《把时间当作朋友》——这一晃七年过去(一辈子过去),不知道改变了多少人……(无论是 Google 还是百度,你搜索“把时间当作朋友 读者见面会”第一条就会看到一个长视频,是读者们的留言精选,不妨看看,感受一下……)
你看,越是朴素的道理,越是永恒。认真琢磨那些朴素的、永恒的,乃至于被大多数人当作耳旁风、当作陈辞滥调的道理,研究透了,瞬间有相当于穿越到了未来——因为那些道理在未来依然成立。
这样的道理其实是满天飞舞的,什么“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什么“出来混的,早晚要还”之类的。你想想,它们多有道理啊!再比如说,小时候学过的古文,卖油翁说,“无它,手熟尔”——这和今天人们热衷于讨论的所谓“精进原理”或者“一万小时定律”,本质上有什么区别吗?反正我觉得干脆就是一回事儿。只不过,很多人从来都没有重视过它们,不重视它们的原因,无非是从未想过自己需要预测未来而已。
有的时候能够改变我们的,可能不是什么所谓的大道理,或者特别高深的方法。
一个简单的技巧,如果能帮你纠正以前错误的观念,可能就足以改变你人生轨迹。
比如,对自己负责的项目把“失败”改成“暂时不成功”,把自己从事的工作从“讨厌”改成“还没喜欢上”。
这些小技巧、小方法貌似不起眼,但如果你能利用它把脑子里那些阻碍你成长的概念屏蔽掉,无疑能够大大增加你遇见贵人的可能性。
我无法想象一个时常因为“失败”而气馁的人,能够一路坚持往前走;一个“讨厌”这“讨厌”那的人,能心平气和地面对负面反馈。
这一路走过来,我也遇到了很多贵人,甚至应该比我母亲遇到的还多。于是,我也在不断增补、修订当年母亲给我讲过的那几个原则。翻过来调过去,其实都是很朴素的、很简单,乃至于可能永恒的道理。这其中的每一条,也都是我随随便便就能展开写上万把字的道理(若是我愿意拿出 Malcolm Gladwell 善用的那些伎俩,我甚至都能把下面这些拼起来写本书):
1.乐观的人更容易成为他人的贵人;
2.贵人更容易遇到贵人;
3.能帮助他人进步的才是真正的贵人;
4.优秀的人,值得尊重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5.乐于分享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6.不给他人制造负担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7.不耻于求助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8.求助的时候不宜仅用金钱作为回报,帮助他人的时候不宜收取金钱回报;
9.贵人不一定是牛人,牛人常常只不过是自顾自地牛,贵人不一样,他们常常“以和为贵”,更懂得“独贵贵不如众贵贵”;
10.很多时候,人们的成功,源自于大量的人希望看到他成功。反过来,若是有大量的人不愿意看到某人成功,那么此人很难获得所谓的“贵人相助”;
11.正在做正确事情的人,更容易获得贵人相助,所谓得道多助,说的就是这个;
12.活在未来的人更容易遇到贵人,因为别人能在他的身上看到未来。
13 把自己当成自己的贵人,更容易遇到贵人。
14能够创造共赢局面的人更容易遇到贵人。
(……有待继续补充)
所以你看,这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道理,可若是你真的理解这其中的机理,苍天作证,你在未来就是能够不断遇到各种各样的贵人,你就是会不断有各式各样的意外好运——虽然不是明天,不一定是明年,但,三五年之内,你一定有所体会。可惜,一般来说,绝大多数人连三五个月都等不及……大多数人就是没有“思考长远,耐心验证,小心总结提炼”的能力。
不过,这背后,有个深刻的道理值得单独说道说道。大多数人对“求助”这个概念有着极为深刻的误解。大多数人把求助当作一个低声下气、卑躬屈膝、胁肩谄笑的行为——那不是求助,那是乞讨。若是你的脑子(即,你的操作系统)里把求助理解成这样,本质上你就是把自己等同于乞丐处理,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当然不会得到什么好结果。
很多时候,我们理解一个概念,不光要知道它是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它不是什么。
比如“向人求助”不等于“麻烦别人”。反过来别人向你求助,也未必是找你麻烦。
帮助他人从来不是你赢我输,而是一个共同进步的过程。正是知道这一点,才会有人不怕麻烦地帮助别人,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是受益者,甚至是更大的受益者。
当然,如果你只是为了减轻自己的工作、节省自己的金钱,而一味地去寻找他人帮助。那你这是在“占便宜”,而不是“求助”。
分清楚“求助”、“乞讨”、“添麻烦”、“占便宜”之间的区别,就离正确的概念不远了。
事实上,求助是一种交易,不仅如此,它还是一种更为隐蔽却意义巨大的交易。贵人之所以愿意帮你,是因为他已经看到你的价值,要么这种价值帮助他确立自己的价值,要么这种价值让它看到未来的某种可能性——尽管并不确定。所以,若是你自己做过“贵人”,你一定早就明白那个别人肯定不理解的道理:
在你出手相助的那一瞬间,你已经得到了自然的回报——这也很可能是你乐于相助的根本原因……
每个人都生活在价值交换和价值集群之中(这个世界越来越像是一个彻底的大市场),所有的聪明人都会为自己做两件事:储备人际价值、到人际价值高的地方去扎堆。这是每一个人的本能。从这个角度望过去,求助根本就不是讨好的艺术,而是正确展示自我价值的艺术。
再进一步,你仔细想想,如何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能够吸引贵人的个体?换个说法,这不仅是善于求助,甚至是“自动吸引各种各样的帮助”,这是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根本。
当我们还没有什么能力回报贵人时,每个人都会觉得欠了不少人情。
短时间内,没有人能轻易摆脱这个窘境,不过我们已经学会了一些缓解这种焦虑的小技巧。
如果你认为求助不是“欠人情”,而是“做交易”,只不过每笔交易不是即时兑现的,那你就有机会跳出这种所谓人情的束缚,转而更加关注自己的成长。
要相信贵人的眼光。既然他选择帮助你,那么就说明他认可你,觉得你未来一定有机会反过来给予他帮助,只是需要些时间,需要些耐心。
所以与其担心自己还不上人情,倒不如加上一个“暂时”,来帮自己摆脱这种纠结。我只是暂时能力不足,暂时资源有限而已。我相信只要大方向没有错,到时候一定可以帮助到那些当初的贵人。
读后思考
1.文中提到的那些能让你未来频繁遇到贵人的原则,你觉得有没有道理?或者你是否已经经历过它的神奇?
2.有没有什么原则是你可以补充的?
3.李笑来老师发表过另外一篇文章《惊喜与创造惊喜的方法论》http://b.xinshengdaxue.com/A18.html,里面也提到了 7 个原则,不妨做出与上面两条同样的思考。
4.你自己有没有遇到过贵人?那人为什么可以被称为贵人?你若是没有遇见他,会是什么样子?你自己有没有被别人当作贵人对待过?知不知道为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