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和“凸”是一组相对的概念,凹凸两个象形字,让人联想到长城上的女墙,女墙的凹处是可以进攻的,可以射出箭;凸处是用来防守的,可以挡住箭。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孩子各种能力的强弱构成了一个类似女墙形状的品性图,这个品性图的好坏将决定孩子一生的成就。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的品性形成具有凹凸互补的特征,也就是说孩子品性的女墙图和家长的女墙图恰好相反,是倒模关系。
我们服务中心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父母很优秀,非常爱孩子,也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可是孩子就是很调皮,特别人际关系方面有些弱,经常去招惹了同学,然后被对方打了。每次看着孩子哭哭啼啼来投诉,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个孩子的父母是国家干部,都非常善于处理人际关系,难道孩子没有学习到吗?我百思不得其解。
后来,我观察到了一个现象。孩子家里有一个年龄比较大的姐姐,姐姐和妹妹年龄差别十几岁。她非常爱妹妹,有空就来带妹妹回家,教妹妹做作业,容忍妹妹的小孩子脾气。
这个孩子本身非常聪明伶俐,年龄偏小,在家族里属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那一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是百般宠爱,捧在手心里的,再加上姐姐,全家的交往模式都是宠着捧着让着,孩子在家庭里形成了可以任性撒娇,别人百依百顺的模式。
到了学校,同学们就会觉得她太过分了。她没有见好就收的习惯,有时就会把人家惹急了打了她。留在她身边的好朋友,也都剩下一些听她的话,让着她的乖乖女了。
教育的凹凸原理“凸”指在一件事上,一方比另一方突出,另一方相对有些“凹”。如果一个家长很能干,处处“凸”出,事事包办,孩子的能力必然得不到锻炼,办事能力自然就“凹”了。离开家长进入社会,办事能力“凹”,自然就会被社会上办事能力“凸”的人给“整合”了。因此,父母过多溺爱孩子,就会“淹没”孩子,让孩子失去了自立自强的机会,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
有的家长很强势,喜欢控制孩子,甚至打骂孩子。后来,他们会愤怒地发现,孩子学不到他们的霸气,非常懦弱,到那里都愿意被控制。在家庭里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他们在外面被霸凌都很能忍受。有些女孩,被爸爸打,结婚后被老公打,都觉得非常正常。这个也是因为父母“凸”了,把孩子整成一个“凹”,他们在社会上,也会吸引那些“凸”的人来到身边,代替原来父母的位置。
教育的凹凸原理有的人“凹”的特征太固定,太明显了,他们甚至能把身边的人改造成原来父母的那种“凸”的模式。
我在武志红的书里看到一个故事。一个女人,从小挨打。结了三次婚,每次都能够把老公改变成一个会打女人的男人。这就是她用“凹”把老公整成了“凸”了。
俗话说:“懒妈妈养出勤快儿”,就是一种凹凸原理的有效运用。我们教育要着眼于目标,善于利用心理学原理,帮孩子成长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我们今天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我们明天就收获什么样的未来。
关注开心工作坊,参加我们的免费读书会,学习更多亲子沟通技巧。
教育的凹凸原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