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空心病概念的是北大徐凯文教授,指出空心病是一种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为什么而活;需要被夸才能确认自己的OK的;一但工作或学习不够好,就觉得活不下去了......教授认为:这是因为孩子从小被功利的目标推着走,长大后缺乏价值观和意义感。
造成空心病的总是更在于:从小被外界的声音推着走,内心早已失去了感觉。无法感知世界,无法感知自己内心的欲望和动力。
精神分析大师卡伦.霍妮曾提到:
人内心多少有一些冲突和矛盾。
我们所处的环境,决定了内心冲突的种类、范围和强度。
冲突到了一定的程度,人的内心就不健康了。
因为他们内心会产生一种绝望:对“无法成为真自我”的绝望。
他们的内心深处有一些真实的声音:我想要怎么样; 我喜欢怎么样; 我的感受是什么样......
但他们从小却活在一些教条中:我应该怎么样;我本可以怎么样;我不应该这样......
空心病的心理特点:
1、对生活丧失信心
无论怎么生活,都不是他们想要的生活;
2、优柔寡断
永远觉得现在的生活或处境不是最好的选择,总感觉有更好的生活在未来,下一个人会更合适,因为现在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3、普遍性懈怠
因为感受一直被压抑,所以他们无法获得真正的动力;
4、难以卓越
一切卓越都是源自于人类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和触碰。而这些感受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被权威和教条阻碍了,他们只能照各种模版、权威的经验,做着中规中距的事情;
5、容易成为商业社会收割的韭菜
容易被商业市场上的高效、正确、不难所吸引。因为他们内心焦灼,又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只能渴求着这些速成商品。渴望能够快速找到答案。
如果避免空心病?
1、把感受的能力还给孩子和自己,别用不信任的管教去阻断他们的感受;
2、让孩子专注于自己的事物,从而产生属于自己的感觉;
3、信任和尊重孩子,给予情绪和感受的认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