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备课最恐惧的事情就是害怕自己仍然是按照原来的那些方法方式度过课堂上40分钟——教师口头解释、学生背诵、忘记、学会那些特定的除了考试之外再也没有什么用途的知识。
不知为何,优胜劣汰成了教育功能,而非促进学生的发展。
但是每一次上课又都会不自觉地重复着自己最恐惧的事情。
昨天上课的时候,让一位女生上前到黑板上写方程式,她没有写出来,在我一再的提示下还是不会,这是已经学习了一个星期的内容,还是不会。我当时没忍住,变了语气,她可能变得更加迷茫,手指不自觉地放到嘴唇上,我的第一反应是不认真,态度不端正。对于上前来写板书,当众做一件事,有些学生很愿意表现,但是对于有些学生却有深深的恐惧。我顺势让她把手放下了。。。回到座位上,这个女生失了眼眶。。。
那时我就意识到,我的做法失了分寸,也许,自此她再也不学化学了,或者自此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总是毫无意识地做出错误的行为,希望弥补还有效。之后我又故意找了一道简单的题,故意提问她,来增长信心,希望我的弥补还算有效。
想起那天晚上在办公室目睹一位母亲大声批评作业全部写错的女儿,女儿一直不说话,默默地抹眼泪。当时,我就知道这是一种无声的反抗,母亲越说,孩子越迷,越不知道该怎样写,母亲和孩子之间没有交流,只有说教。互相交流这件事,是多么重要的一种能力,可是有的孩子竞一辈子也学不会。从小到大,那么多次学习该项能力的机会,都被生生地错过。
想起自己小时候写作业场景,最怕的就是家长来辅导。经过家长几次三番的引诱,若是还是得不出那个唯一正确的答案,自己就开始变得不知如何是好,然后被家长贴上各种标签,日后,孩子真的会按照被贴上的标签发展。学生越吵越错是真理。对于维持一种长期的关系来讲,引诱最终只是一种很糟糕的工具。
陷入这样的循环,那些记忆力不好的学生,那些不擅长考试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在这样的循环了就真的再也无翻身之地,处于食物链末端的他们在完成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之后估计对自己最大的认知便是再也不学习,不自信,不表达。
从这个角度看,教育真的能够改变命运。可是每一次走进教师,面对着他们,我就又变得太贪心,贪心到总是希望自己讲解一遍,所有的学生齐刷刷地都能学会,那种迫切的感受,忍受不了别人犯错,忍受不了他们学不会。我无法面对他们还没学会的事实,无法控制自己,不知不觉地提高了音量,变了脸色,我的这种做法其实是在生自己的气,面对失败的事实是在为自己寻找一种开脱。
想想自己,即使学习一件事很感兴趣,很有意义的事,也会半途而废,至今为止半途而废的事情还少吗?喜欢一件事是从做这件事觉得容易开始,但是即使喜欢,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也是这样,需要不断尝试,需要过程,需要时间,教育最大的无耐就是没有时间静待花开。
对每一个人都一样,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希望我们的教育不要让时间失去了疗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