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学先生曾说:‘课业研究’的中心不是研究教师怎么教课,而是通过看课堂上孩子的表现、学习方式,来改进教师的工作方法。不是研究教的技巧,而是研究孩子怎么学的。只有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文化、学校文化、教研文化才能真正发生改变。”在我们学校的课堂遵循着“学生的问题就是老师的课题,学生的需求就是老师的行动”的原则。为了打开孩子的内驱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把作业设计成游戏升级:田字格——作文格——《学习与积累》,即田字格过关的同学才能拿到作文格的书写,作文格书写过关的同学才能拿到《学习与积累》。
第一关,田字格。把三年级上册的生字按偏旁特点分为十一类,即十一张字帖。每张字帖上的生字写两遍,过关后就可以拿到下一张字帖。字写成什么样才算通关,这是老师根据孩子们的个性特点来定。有这么一件事,一位家长找到我说:“何老师,我觉得你偏心。”我问:“我怎么偏心了?”家长回答道:“我小孩的字写得这么好,你只打一个A,另一个小孩写的字很明显没有我小孩写得好,你却给她一个A+。”我解释道:“每一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成长环境不一样,发育的程度也不一样,就连手腕的力量和手指的力量也不一样。”你的孩子得A,说明她的水平远不止于此,另一个孩子得A+,说明写成这样已是她得最高水平。”听了这个解释,家长才释然。
对于孩子书写的生字,我会及时反馈,写得好的字会在字的下面画上红圈圈;写正确但没有达到老师给出的要求(每一个孩子不一样),则会在这个字的下面画上小三角;错别字则会把这个字圈起来。孩子们最想看到的是红圈圈。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红圈圈,为了能通下一关,孩子们沉浸在写字中。班里的欣妍同学就是如此,上课在写字,下课也在写,放学后也在写(她是坐校车的,五点五十才能走),写好后找到我批改,希望能有一个及时的反馈。写的字全过关了,她会欢呼雀跃,没过关的话,她会“哦”一声,有一点小失落但并不气馁,回到座位继续修改,然后拿回给我回判。经过努力,欣妍成为了班上第二个拿到《积累与默写》的孩子,是周五拿到的。我嘱咐她写完两面就可以了,她在当天下午就写完了两面,除了“国”“教”没写好,其它的字都到了我给她的要求,改过后也都过关了。末了,她小心翼翼地问:“何老师,我可以再写一面吗?”答案是:当然可以。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通过把作业设计成“游戏升级”,让孩子爱上了写字,爱上了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