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张居正讲解《大学》之第五讲

张居正讲解《大学》之第五讲

作者: 田春馨 | 来源:发表于2017-12-14 21:28 被阅读0次

【原文】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张居正讲解】这一节是复说上文的意思。至,是尽处,人能于天下事物的道理,一一都穷究到极处,然后心里通明洞达,无少亏蔽,而知于是乎可至。夫物格而后知至,可见致知在于格物也。知既到了至处,然后善恶真妄,见得分明,心上发出来的念虑,都是真实,无些虚假,而意于是乎可诚。夫知至而后意诚,可见欲诚其意者,当先致其知也。意诚,然后能去得私欲,还得天理,而灵虚之本体,可以端正而无偏。夫意诚而后心正,可见欲正其心者,当先诚其意也。正心,然后能栓束其身,以就规矩,凡所举动,皆合道理,而后身无不修。夫心正而后身修 ,可见欲修其身者,当先正其心也。身修,然后能感化那一家的人,都遵我的约束,家可得而齐矣。夫身修而后家齐,可见欲 齐其家者,当先修其身也。家齐,然后能感化那一国的人,都听我的教训,国可得而治矣。夫家齐而后国治,可见欲治其国者,当先齐其家也。国治,然后能感化那天下的人,都做良民善众,与国人一般,天下可得而平矣。夫国治而后天下平,可见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当先治其 国也。物格知至,是知所止了。意诚、心正,身修,是明德得其所止的事;家齐、国治、天下平,是新民得其所止的事;圣经反复言之,一以见其次第不可紊乱,一以见其功夫不可缺略,此入大学者之所当知也。

【我的理解】人想要弄清楚天下事物的道理,每一件事都要探究到事物的尽处,才能完全弄明白,弄明白后才能摒除内心的私心杂欲,真诚实在,只有意念真诚实在之后,心性才能不偏不倚,心性不偏不倚后再来修身养性,一个言行得体,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感化家族,让整个家族都遵守他制定的一些规范、规条的约束,先感化了家族之后,家族兴旺,和谐之后,方能感化这一国的人,让整国的人都听他的教训,这样国家可以被治理矣,整个国家都是一些善良的人民,天下就可太平了。圣经中反复讲先做个品德高尚的人,再去齐家治,足以说明这个次序是不能乱的,足以说明学《大学》的人所应当知道和识别的。

相关文章

  • 张居正讲解《大学》之第五讲

    【原文】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张居...

  • 张居正讲解《大学》之第六讲

    【原文】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张居正讲解】一是解做一切。孔子说:“大学的条目虽有八件,其实上自天...

  • 张居正讲解《大学》之第七讲

    【原文】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右经一章。 【张居正讲解】本,指身说;末,指家...

  • 2019-11-30

    继续《华杉讲透大学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张居正讲解说:承上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道既...

  • 2019-11-20

    继续《华杉讲透大学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张居正讲解说:承上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道既...

  • 张居正讲解《大学》之第五十四章

    【原文】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张居正讲解】放流,是发遣。迸,是驱...

  • 张居正讲解《大学》之第五十六章

    【原文】好 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张居正讲解】前面说仁人能爱人,能恶人,是尽絜矩之道...

  • 张居正讲解《大学》之第五十三章

    【原文】《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

  • 张居正讲解《大学》之第五十八章

    【原文】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张居正讲解】生,是发生。疾,是急忙的意...

  • 张居正讲解《大学》之第五十九章

    【原文】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张居正讲解】发,是生发兴旺的意思。曾子说:“仁德之君,知道那生财的大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居正讲解《大学》之第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ql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