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朋友发来一段短视频,调侃的是南通的旱厕。
我是地地道道的南通人,打小用惯了旱厕。我们这儿的旱厕是开放式的,没有大门,基本挨着猪圈。为什么如此安排,只要略微思考,不难领会其中的“巧妙”。要是家里来了个人,兜兜转转地四下寻人,一定能撞见正在出恭的人。即使四目相对,在臭气熏天中,彼此打个招呼,谁也不会觉得尴尬。小时候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家家户户都是如此。现在想想,实在是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旱厕的另一个特点是坐着出恭。地上挖一个大深坑,坑底和四周砌上砖头,防止土层被积粪侵蚀而剥落。在坑的顶部,横一根半尺左右的木梁,用来承受座椅和出恭者的重量。座椅的凳面是空的,你可以把它想象成马桶的座圈。两边是舒适的扶手,既是安全,也是方便各色人等起身,确实非常的实用。
旱厕的缺点更多。春夏秋怕蚊子,秋冬春怕冷风,化粪池太稀怕溅屁股;最难忍受的,莫过于齁鼻子的气味,说它余味绕鼻,一点儿也不为过。在这样的地方方便,估计没几个人有心情耍手机,拖延症都不治自愈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