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廉价的人眼信息,只要5毛钱一份?

廉价的人眼信息,只要5毛钱一份?

作者: 咯小天 | 来源:发表于2020-07-14 17:20 被阅读0次

    大数据有很多好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大数据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买东西不需要出门了,而且买到想要的东西变得更容易了;

    想要学习某些知识,只需要一个关键词就好了;

    创业不需要再花很多人力物力进行市场调研了;

    做销售的不需要整天跑出去被风吹日晒了;

    ......

    01

    但是,任何事物,有他的好处,相对的弊端也很明显。

    大数据时代,没有所谓的隐私权,不要把自己想的太伟大,你只是大数据里的一颗尘埃“----源自《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你手机上有很多APP无时无刻不在采集着你的信息,分析着你的爱好,推荐给你你想要的、你喜欢的东西。

    去年和在去成都的路上认识了一个人,他是某通讯公司的员工(A),中途他接了一个电话,大概内容是他朋友(B)想请他办事。

    办什么事呢?

    B的一个朋友(C)欠了他钱,但是C不知所踪,电话没人接,根本联系不上。

    B打电话给A,问A能不能只用C的手机号码查出C的踪迹。

    A的回答震惊了我:“可以,申请一下就好了;现在查的严,这种事情没有特定的手续有点困难”。

    我装作没听见,可是心里却是翻江倒海,仅凭一个手机号,既然能查询到一个人的行踪和身份信息。

    要不是因为“特定的手续”给了我一丝丝安慰,我差点把手机砸了,脾气爆没办法。

    前不久,央视调查新闻报道:只需要一个手机号,就可以查任何人的身份信息,包括:

    身份证号码、房产、购车情况、开房记录、通话记录、支付宝账号、收货地址详单、外卖收货地址明细、精准到地点和分秒的打车记录,甚至是实时位置都可以被精准定位。

    02

    之后,我在一个码农那里了解到一个新概念“埋点”。

    “埋点”的初衷是开发商为了获取用户数据,来改善他们的产品,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而且国内的智能手机基本上都会“埋点”。

    什么是埋点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手机程序里设置一个脚本。

    它无时无刻不在记录着你的操作:

    知道你什么时候打开了微信,用了多久;

    知道你什么时候用了支付宝买了东西;

    知道你是否按照他给你推送的广告进行点击;

    知道你的性格,你的购物习惯,知道你使用手机做的一切事情。

    细思极恐有没有?我们所做的一切,其实都在别人的监视之下。

    我们每下载一个APP都要授予很多权限才可以使用,有的甚至需要实名认证、人脸识别。

    我们最常用的打车软件,记录你的位置,了解你经常去哪里,下次可能去哪里。

    方便吗?确实方便。

    但是你仔细想想,你的位置其实已经全部曝光在打车平台的服务器后台,当这家公司想为你提供一些上门服务的时候,其实根本不需要你告诉他。

    他只需要看一下后台数据,就能知道你家在什么位置,你什么时间段可能在家。

    03

    大部分的浏览器以及今日头条、抖音等,这些软件通过记录你的点击、操作行为,给你推送那些你可能喜欢的文章或者视频。

    怎么做到的呢?

    1. 用户标签:通过你的点击和选择,给你贴上对应的标签,推送给你你喜欢的或者你要想的东西。

    2. 记录你的操作:当你大量选择或者观看某一类东西的时候,就会在下一次显示的时候推送你类似的东西。

    现在的很多算法,都是从这两大类上面衍生出来的。

    嗯,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在浏览器上搜索“剃须刀”三个字后,抖音就给我推送了关于剃须刀的视频,某宝给我推送了剃须刀的购物链接。

    但是目前大数据的推荐机制,缺点也很明显:一旦平台给你贴标签,那要改变这个标签还是有点困难的。

    比如:你只是偶尔心血来潮看了一部恐怖片,之后平台会一直给你推送这一类消息(烦不烦)。

    再比如:你想在抖音上学习PS,只因为你点了几个赞,看得时间比较长,之后就一直给你推送关于PS的视频,哪怕是你早已经学会了(烦不烦),没点新鲜玩意。

    为了获得灰色超额利润,很多无良商家们利用软件获取“大数据”坑害消费者的事情屡见不鲜。

    技术是好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是使用技术的人却不敢恭维,这不,昨天一条刺眼的信息登上了微博热搜:人脸信息0.5元一份。

    对于个人信息被平台泄露,网上一搜一大堆,我早就习以为常了,而且很早之前就有了心理准备。

    但是这人脸视频,却是比预料之中来的还快,不过这也好,能更快的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出台相关的规定和法律。

    04

    除此之外,很多互联网APP都有这么一个现象:同一件产品或者同样的一项服务,对不同的人展现的价格是不一样的。

    从本地火车站打车到公司的价格,我和两个朋友最后支付的钱却不一样:我的是22元,另外两个分别是25元和16元。

    要说支付过程中有优惠券或者其他补贴吧,这也能理解,关键是没有啊。

    不得不说,国内的很多APP,操作这种“杀熟模式”,可以说是得心运手了。

    当然,相对于大数据运用的另外一件事情,这都是小打小闹了。

    玩得比较大的,就是距离我们比较远,运用“大数据”左右美国总统的选举了:

    2018年,国外社交软件Facebook爆出公司历史上最大的数据泄漏事故,5000万用户信息数据遭泄露:

    数据分析公司简称(CA),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前违规获得了5000万Facebook用户的"大数据",并成功地帮助特朗普赢得了美国总统大选。

    这5000万的数据有什么用呢?

    CA通过它可以分析出一个人的性格、行为模式、政治取向,把所有人分类;向他们定点散播希拉里的负面新闻,阻止选民投票给希拉里。

    比如你喜欢枪械,他会向你散布“希拉里要禁枪”之类的假消息。

    比如你本身还在希拉里和特朗普间摇摆不定,那么他会定向散布各种希拉里的假丑闻,无形中拉低别人对希拉里的好感。

    05

    大数据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在进行裸奔,只是没人关注我们而已。

    我们就是这些数据里的一颗尘埃,当这些行业巨头对你的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的时候,你这个人其实已经全身赤裸的站在这些公司面前。

    想想,这是不是很恐怖?所以当我们在网上进行选择的时候,真的是你想看到的吗,还是别人刻意安排让你看到的?

    话又说回来,大数据发展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普通人在面对大数据的时候,根本束手无策,除非你彻底摆脱这个世界。

    我们要做的,仅仅是选择,选择把信息给A平台还是给B平台,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多了解平台信息泄露事故的多少。

    我们只能期望在祖国日愈壮大的情况下,让大众在享受便利的同时,能够得到更多的安全保障。

    也期盼着适应科技发张的法律法规快速完善,保护人们的信息、财产安全。

    -End-

    作者:莫云

    编辑:小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廉价的人眼信息,只要5毛钱一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gufh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