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名叫《怦然心动》电影,讲述了女孩朱丽思和男孩布莱斯的成长故事。这看似一部清新温暖的纯爱电影,其实里面也蕴藏了丰富的教育哲理。朱丽思的家庭很普通,但一家人其乐融融,父母通情达理,小朱丽阳光可爱,坚强勇敢,有自己的主见;而布莱斯的家庭很富裕,但父母常常戴有色眼镜,看不起穷人,在物质为主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懦弱,庸俗,自私,狭隘,精神极度匮乏。当这样的两个孩子相遇,朱莉身上的个人魅力一点点展现,布雷斯的缺点一点点暴露,最后男孩被女孩金子般的品格所吸引,我们也为朱丽这样的女孩深深着迷。可见不同的教育会养出性格不同的孩子,甚至影响孩子未来的人生走向。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首先在于身教。前几天,班里一男生和别的同学打架,原因是另一位男生在水池边洗完手甩手,不小心把手上的水甩在了他的身上,他二话不说就开始追着人家打,并把那个孩子按倒在地上打他的头。
听到这件事情我感觉不可思议,普通孩子的处理方式,一般会先问:“你怎么把水弄到我的身上了?”两个人一般会吵一阵子,就了事儿,而这个孩子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粗暴的动手打人,还是打头部,这样的暴躁脾气和恶劣的行径让我很震惊。
给他父亲打的电话,说他孩子在学校打架的事儿,他父亲在电话那头张口就骂,根本没有问问对方伤势怎么,怎样处理的事情。我让他到学校来,他嗯了一声就把电话挂了。后来听同事说:“他爸爸脾气特别暴躁,动不动就给老师“理论”,且在家对待他孩子就是暴力教育。”
看着打人的孩子开始了,他边哭边向我认错。我把他拉到一边,心平气和地问:“爸爸平时是怎样教育你的?”
孩子说:“总是骂我!骂我啥都不干!”
孩子的话进一步印证了同事的话。我想:等一会儿他见到学生孩子以后,会不会大发雷霆揍孩子?
过了一会儿,终于见到了这位父亲。出乎我的意料,他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扶着对方,为自己的行为后悔,却心疼起来。他走到孩子面前,扒拉着孩子的头发,慈爱地说:“没事儿,孩子,没事儿,没啥事儿,他不好好的嘛?”他先给自己的孩子安慰,问都没有问一下受伤的孩子怎么样。只是我和另外一个班主任在说明情况。
看到这样的行为,我感到很气愤。把他叫到了一旁,严肃的跟他讲:“这件事情上,你必须严厉的批评他,因为他这种行为非常的危险,你不应该在他面前有这样的表现,孩子打架胜利也不值得自豪。另外,在家里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脾气那么暴躁,非打即骂。”
真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必须要严爱分明。要让孩子知道界限在哪里,要让他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哪些是父母能容忍的,那些是不能容忍的。
具体该怎么做呢?
1.要让孩子看到我们的态度。如果这位父亲明白孩子的所犯的错误之后和老师一起齐心协力,严厉的批评他,教育他,以后不要再这样。可能孩子对这件事情,就会有一个全明晰的认知,认为自己确实错了。但如果是老师单方面这样教育他,作为父亲一直包庇,孩子就有可能产生认知的一个混淆,不知道这样做到底是对不对的。
2.用规则指导行动。现在很多父母在家里要求孩子放下手机学习,就只会说:“把手机关了,就知道玩手机。”我想,如果父母能制定家庭的规则,比如,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超过半个小时;先做完作业之后再玩手机;晚上上床睡觉的时候不能玩手机……这类规则会让孩子知道该怎么做。
3.表扬孩子的真正的闪光点。当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父母要发现孩子真正的闪光点,表扬他们的时候要表扬到点子上,而不是随意的就去夸他,表扬让孩子心服口服,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更好,从而强化自己的优点;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好了,就会慢慢改善亲子关系,真正的家庭教育自然就会发生。
好父母培养出好性格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好自己,滋润孩子!
白会娟
2020年11月1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