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第22期
每周四的夜晚,一本书,一群人,在空体纯粹地聊读书。本期,我们一起共同品读毛姆脍炙人口的作品《月亮与六便士》。读毛姆的作品会有一种美好的纠结,一旦拿起,不容易放下,会一直惦记着。
这是好些书友共同的阅读体验。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看思特里克兰德,就是在看自己,思考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以及如何获得。我们终将老去,趁着还有力气,抬头看看头顶的星辰,勇敢地去摘取!
书友分享
——关于毛姆
为了无法舍弃的热爱,
朝闻道夕死可矣!
@新琪
普遍认为书中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以高更为原型,高更在选择绘画时不会知道他日后的成就,毛姆在刚开始写作时也没有预见到他会成为如此影响深远的作家,然而艺术家、文学家甚至数学家科学家正是这样产生的,为了无法舍弃的热爱,朝闻道夕死可矣!
人类要追寻极致的理想和自由是极其困难的。思特里克兰德所做的,只是去追求了他自己无比渴望的东西,套用那句俗话,如同溺水的人必须挣扎,他必须画画,然而人是社会中的人,他追求了自由和理想,却可能伤害家人和朋友。
看完这本书,我常常陷于矛盾,自己的工作和书中的思特里克兰德类似,考虑到底要不要辞职(现场笑),平常常看哲学类的书籍,也会思考到底什么是人生的目的?如果真有那么一样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有哪些世俗的东西自己是可以舍弃的?
跟随自己内心的人最勇敢。
@蒋庆
在阅读的过程中,跟着毛姆时而直叙、时而叙述、时而旁白、时而插入一点议论,或者借助第三者的口讲一段轶事作为补充将故事的手法,看到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对艺术的追求与执着,我感到很震撼。
主人公突然地在四十几岁想要去画画,放弃优越的家庭生活,到底是什么因素让主人公抛妻弃子,去追寻心中的理想,选择诗和远方?我想可能是每个人的内心隐藏着一股冲动,无论如何都要去实现它,跟随自己内心的人最勇敢。
更能认知自己,
深读思考自己以后想要的生活。
@修颖
阅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一些影子在里面,很激动,很想把它快点看完。
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持续两个星期,人是接近抑郁的,因为我觉得这本书折射出来的意义很深刻,他为什么要直到四十几岁才去绝地反击?
而我在二十几岁的时候,更要认识自己,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到了某个时候才去反击,会非常认真地思考自己以后想要的生活。
为了心中的理想千千万万遍。
@嫣然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些人觉得主人公太过冷漠,没有道德;也有一些人觉得他很勇敢,敢于抛弃世俗的枷锁,为了心中的理想千千万万遍;也有一些人能够从中找到共鸣,找到力量,找到人生的意义。
我认为天才与疯子往往是一步之遥,不能以平常人的道德观去要求或者约束他。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不疯魔,不成活。有时候,只有当一个人沉浸于一件事情之中,达到那种忘我的境界,他可能才会创作出旷世奇作。
你为了一件事情,舍弃了多少,才会得到多少的回报,你得有一些割舍,主人公明显是走到了极致。
书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你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是希望按部就班,过着平庸乏味的生活,还是去寻找真正有价值的生活?”这是引起很多读者思考的话。
真正的成功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书中还有这样一段话我找出来念给大家听:“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心平气和,怎么能叫作践自己?做一个有名的外科医生,一年赚一万英镑,娶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我想,这取决于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
最后想分享王尔德说过的一句话:“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
最后主持人现场做了一个小调查,大概有三分之一的书友现在正在做着自己喜爱的事情。
早上叫醒书友们的并不是闹钟,而是对生活和工作的热气腾腾的爱。
无论你是走在为梦想拼搏的路上,还是在寻梦的路上,都祝愿你不忘初心,因为我们终究要回到我们出发的那个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