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上不上学?明天你能不能答应我——不要送我去?明天能不能中午来接我?”
当然孩子不想上学,我们要首先得看看学校是不是不好?
有欺凌现象老师没管?
老师逼迫孩子?给孩子压力?
但这是由大人观察客观事实而作出的结论。
不能根据孩子回家这样说,那样说,就简单地作出结论。
如果明天去上学在教育上对他没什么不好。
那么明天要发生的事儿,不是现在你和孩子之间的讨价还价的结果,也不是因为孩子的情绪一时做出的草率决定。
有的父母回答说:“现在我们吃饭呢,没上学。”
孩子问:“那明天呢?”
你有没有勇气跟孩子说:“明天再说。”
同样是一句回答,有的父母这么回答孩子就不问了。
有的会还问还问。
为什么?
在回答孩子的时候,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在欺骗孩子,搪塞孩子,你心里想,我明明知道明天得去啊!绕着弯子不说,这不是官僚吗?那么你的回答就是有漏洞可钻的。因为你心虚。
我为什么笃定?
如果孩子逼着我给他的明天一个承诺。
我是给不了的。
因为真理如此。
不光的是明天的事情,不依我们的意愿为转移。甚至下一秒发生的事,也不以我们的意愿为转移。可能会发生我们高兴的事儿,也可能会发生我们不高兴的事儿。每天都能上学这种事有可能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
所以我并不是欺骗孩子说我不知道明天。而是我真心这么觉得。这不是文字游戏,而是人生哲理。
掌握这一哲理的人,在一种人生的高级状态里。也唯有掌握这种哲理,才能够活在当下。
孩子本来是当下性的。由于周围的杂染,他会慢慢的变的不那么当下。在这个时代里,杂染过多,使他的童年容易过早结束。
也由于他的心智过于稚嫩。这个年龄的孩子。在偶尔的某些天里会出现,焦虑或强迫等症状。
所以我们要用当下的心态和语言同孩子沟通,保护孩子那快乐的童心不因明天而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