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个段子:
问:孩子4岁,英语词汇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够?
答:在美国肯定够了,在海淀不够。
有点儿搞笑,但搞笑背后藏着深深的焦虑,没错,孩子教育是当今社会最让人焦虑的一个话题,作为小学生的家长,相信对以下内容非常熟悉:
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不断怎么办?
孩子今天又和小朋友闹矛盾了,老师找你谈话,怎么办?
上三年级了写作业还磨磨蹭蹭,小学都这么拖拉,以后可怎么办?
之前成绩一直很好,三四年纪开始下滑,五年级越来越差怎么办?
……
(一)
这种焦虑是怎么造成的?有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呢?很多家长一筹莫展,别着急,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
首先,你焦虑的这些是孩子的问题吗?让我们反过来想想:如果你的孩子能很好地掌握分寸和场合;特别听老师的话,从不闯祸、惹麻烦;做作业从来不拖拉,永远在你问他之前,就把既整洁又不出错的作业拿给你签字……,所有困扰你的问题都完美解决,你该满意了吧?满意,估计你会觉得问题更大了,如果这样,他还是个孩子吗?
那么你焦虑的这些是家长的问题吗?先别着急回答,静下心想想,这些场景是不是很熟悉:人家孩子守纪律得到了老师表扬,我的孩子为啥总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呢;那么多孩子的作业都上了“光荣榜”,为啥没有我家孩子……,没错,罪魁祸首是“别人家的孩子”,家长的焦虑是在自家孩子与别人家孩子比较时产生的,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为什么比较会带来伤害呢,其根源可能来源于两个方面:1)担心孩子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2)把孩子当成“要面子”的工具。
那这时孩子在做什么呢?他们才不在乎家长关心或焦虑什么,比如成绩是不是优异、有什么特长、课堂表现如何……他们只关注自己的世界,对任何新鲜事儿都充满了好奇。你想要的,孩子给不了;孩子想要的,你又看不惯,这样你就会产生落差和焦虑。
所以,家长的焦虑根源是“别人家的孩子”,望子成龙的心情我们都可以理解,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我们需要尊重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和心态,才能呵护孩子的天性,护航孩子的成长。
(二)
搞清楚焦虑的来源,那怎么才能减轻或去掉这种焦虑呢?我们还是从质量视角看一下吧,GB/T19001-2016标准8.1条款“运行的策划和控制”明确规定:
为满足产品和服务提供的要求,组织应通过以下措施对所需的过程进行策划、实施和控制:
a)确定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b)建立下列内容的准则:1)过程;2)产品和服务的接收;
c)确定所需的资源以使产品和服务符合要求;
d)按照准则实施过程控制。
标准的语言有点晦涩,什么意思呢?翻译成正常的话:
a)明确事情的目标;
b)把事情划分为几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和判定准则;
c)根据各阶段的工作,明确所需的资源;
d)按照计划安排和过程控制准则认真实施。
(三)
明确事情的目标,那孩子小学阶段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呢?比成绩、比纪律、比听话程度……,这些都是作为家长的我们日常密切关注的内容,但作为目标,相信大部分家长都会摇头。
要搞清楚这个目标,建议因为“整体思维”和“未来视角”,整体思维,就是把整个小学阶段作为一个整体来思考;未来视角呢,就是你要考虑孩子升入初中、高中、大学,走上工作岗位,具备哪些品质,你会比较放心呢?
“得到”上的教育专家沈祖芸老师给了四方面的建议:习惯、兴趣、主动学习、情绪管理,这四个方面是贯穿小学六年培养孩子的基本维度,从这几个维度出发就可以确定整个小学阶段的目标:
a)习惯良好,能适应新环境;
b)有兴趣爱好;
c)能主动学习,善于解决问题;
d)情绪稳定,人际关系不错。
(四)
明确教育目标后,就需要把实现目标的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判定准则。
为什么一定要把目标分阶段呢?
因为孩子的成长受到感知、理解、自控等多方面能力的制约,而这些能力是逐步成长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比如要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你就不能期待孩子在一周、一个月内做好,而要把它拆分到六年中循序渐进地完成,因为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根本没有时间长短的概念,只有顺序的意识,你必须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逐步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不只是时间管理,其他习惯、兴趣也要把大目标拆分开来,一步步培养,最终才能实现目标。沈祖芸老师根据多年的教育经验,列出了小学六年可拆解的目标清单,你可以参考。
(五)
把目标分阶段并明确各阶段的工作后,你就需要根据各阶段的工作,明确需要的资源,这种资源包括资金、时间、工具等等内容。
比如在培养孩子的兴趣上,你需要给孩子报兴趣班,一个简单的兴趣班就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首先是资金,现在的兴趣班都不便宜,需要选择我们能接受的价位、上课时间和教学方式;其次是时间,兴趣班一定会牵涉到接送、等待孩子上课等等时间投入,兴趣班越多,投入的时间也要相应增加;再次是精力,任何兴趣班都不是交给老师就可以的,回家后都要陪孩子练习,为了给孩子有效指导,你需要搞清楚这些内容,相当于陪着孩子再成长一次,有的甚至需要你从头学习,这种精力投入会远超我们自己的想象。
还有一个建议,就是你需要和孩子一起制定目标,并对目标进行拆分,通过这样的拆分,你和孩子就能清晰看到习惯和能力形成的轨迹以及轨迹上的每一个落点,而且每一个拆分后的落点孩子都够得到,这就给了他持续进步的动力和成就感。再把协商好的时间规划复印三份贴在客厅、卧室、书房等明显的位置,时时提醒孩子注意,更有利于计划的执行。
(六)
有了前面的基础,你心里对每一学期、每一学年需要孩子养成什么、改正什么,提高什么,都有了谱。按照这样的节奏去进行孩子的培养,你就会比较从容。剩下部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按照我们的计划和控制措施逐步实施。
有个重要的数学式子:(1+0.01)365 = 37.78,这个式子说的是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后你就是原来的37.78倍,很厉害对吧,但我想说的是,在孩子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个“长期思维”,每天进步的0.01非常微小,微小到你可能感觉不出来,但你要坚持,只有坚持到365天,你才能获得37.78倍的收获,中途放弃就意味着你一无所获。这感觉就像孩子身体的成长,你每天见到他,感觉没什么变化,但是每年身高都会有5-10厘米的增加,身体各项技能也有明显的提升,这些都与孩子每天按时吃饭,定期锻炼息息相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