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与共生(苏大强为啥这么能作妖?)
Q:为啥苏大强在苏母死后跟换了一个人似的那么能作妖?
A:因为他的主体性没有得到过成长的机会,一旦放飞,必然失控。
是共生体里控制一方物理退出,寄生一方失控的故事。
苏大强小时候是个妈宝乖乖男被家人控制,婚后移交给精明能干老婆控制,不用为自己负责,一生都寄生在亲密关系里的他人身上。所以他会陷入受害者情结(“活成这样不是我的选择,都是别人的错”)里出不来,他是精神上的寄生虫,人格巨婴,他没办法为自己负责。
他这辈子最后一个精神寄主死后,他跟儿女撒泼耍赖求呵护,从来没有过独当一面做决定的经验,每次做了糊涂事,都怕得要命,不敢担当,受害者人格就冒出来作妖,以至于“都是儿女们对我不好,所以我才卖房才被蔡阿姨赶走,我要自杀”来吓唬儿女们,好给他擦屁股善后。
Q:养孩子怎样养出人格“巨婴”?
A:父母把自己的精神和生活寄生在孩子身上,一面“为了孩子活”,从小代劳孩子力所能及的本来是培养孩子生活能力的琐事,一面控制和剥夺孩子自由探索的成长体验,不允许孩子犯小错,打压孩子的自体性发展,要求孩子绝对的乖顺听话。
比如吃饭吃多少是一个人自己身体的本能判断,但是上幼儿园之前都不会自己吃饭的孩子,显然被剥夺了这个功能。两岁是孩子发育的第一个独立期,很多事情他都会要求自己做,父母因为孩子做的不够好就不给他练习尝试的机会,强行控制的话,独立期就变成“叛逆期”。如果接下来所有不同发展阶段的独立期都被强行剥夺了独立发展的机会,在父母眼中孩子是乖乖地长大了,一次叛逆都没有出现。至此,巨婴初长成。
Q:为什么会有完美主义情节?
A:头脑里面有太多错误的限制性观念,看不到真实的自己。
Q:为什么妈妈们不自觉就要控制孩子挑剔老公(控制老公挑剔孩子)?
A:因为她们没有能力接受真实的自己,直接面对真实的自我和幻想的完美自己打架太痛苦,所以内在失控,无力正视真相。
要转移这种痛苦和失控,最好的办法就是控制他人,满足在自己身上无法实现的控制欲。
Q:为什么最喜欢的那件衣服穿得次数最少,总是放在衣柜里偷偷欣赏着?
A:不配得感。觉得自己不够好。
Q:为甚有人前倨后恭如此势利?
A:从普通的“用人眼黑黑,不用人时眼白白”,到极端的拜高踩低,势利背后的驱动力都是恐惧,恐惧下的趋利。
对真实完整自我背离的恐惧,对无常如实背离的恐惧。
总幻想抓住些外在的强有力的手臂,总幻想只要好的自己,不好的自己是不存在的,可以切除掉的。
恐惧攫杀人天然具备的完整性。在恐吓教育权力教育中长大的人容易陷于教条,他将自己他人和世界都分割为好和坏、光明和黑暗、生和死、正能量和负能量。后者全部都是不能接受的,但是对于真实存在的一面怎么能够不接受呢?那就在意识上阉割切除当做不存在。与社会自我隔离或者被保护得很好的“傻白甜”,就是用这种心理机制来维持自己的“岁月静好”。同时,“傻白甜”的另一面就是“势利”,当他不得不直接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世界,这样自欺欺人的方式是不足以维持生存和内心平衡的,如果他依然没有能够发展对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性和如实的完整接纳,就只好把内心的撕裂分割投射出去,这种投射出的极度不安全感使他的行为选择趋向拜高踩低吃相难看,惟己利是图。
从人格成长的角度看,势利是人格不健全不成熟时才有的存活动力。
一旦进入真相的世界,一旦全然接纳了真实的自我,拆除掉那些限制性观念,他就不需要这种恐惧焦灼的外在动力和“成功标准”来驱使自己。
还有一点,是界限问题。被榨取者、势利者、被跪舔者、跪舔者、榨取者,这些角色背后其实都是同一种人格,假性自我背后的主体性不存在,所以他们能够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转化这些角色身份。前倨后恭然也。
Q:什么是有条件的爱?
A:充满了控制与共生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里的爱,就是有条件的爱。
本质:控制。
作用:增加自己的道德筹码,以作为交换所需的条件。
人格功能不健全的个体之间通过互相控制来共生,每个人做自己的人生决定都不是出自个体发展的需求,而是“都是为了你好”式的牺牲控制和寄生。
对自己生命负全责的独立个体之间情感的自然流动,才是爱。为了陪伴,为了感谢,为了自己,唯独不是为了控制和交换。
爱是付出,不是控制。前提是真的爱自己,全力爱自己,爱自己的全部。
然后才无余力控制他人,有能力爱他人,有界限不被榨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