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回想走过的生命旅途中,是否曾相遇善人?两个深度思想之间的碰撞,会使彼此都如沐春风,尤其在逆境中向德行高尚者看齐,或可重新点燃手中残破的烛灯,看清过往的不智,找到之后的方向。
千年前的苏轼,大难之后经历过世态炎凉,但也看到了真正的高洁人品,从词中走近,看看他是如何诉说。
元丰六年五月,此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发配在黄州,许多朋友都怕牵连,选择避嫌,但他的同乡陈慥藐视世俗,仍与苏轼过从甚密。苏轼的另一好友王长官因为送陈慥到某地,途中来黄冈县拜访他。
苏轼见到他们到来,大喜过望,准备好酒席,三人通宵畅饮。
酒过三巡,苏轼眺望着远方感叹,这三十三年以来,如今还有谁存在?算来只有王长官的高洁品格能与长江相提并论,其风骨凛然如苍桧,霜干承受了无数苦难。听闻司州古县,云溪之上,有一座竹子建造的房屋,它的窗子是由松木制成。如果王先生不是为了送陈慥去长江南岸,怎么会来到我所居住的黄冈县呢?
屋外雨声铿锵有力,等到疏雨过后,林中枝叶随风舞动,好像要被撕裂一般,烟云雾气覆盖着房屋。只愿持杯邀请先生,一口气把酒喝干。东坡居士已经老了,真好像在梦里,对着残破的灯,与友人通宵达旦的开怀畅饮。悠扬的歌声中断,行人还没有起床,只听船鼓已经彭彭响起,催促着再次分别。
满庭芳
宋 苏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苏轼的这首《满庭芳》是与友人相聚时所作,从词中的首句便可感受出苏轼难以抑制的仰慕以及喜悦之情,在他看来,这次与贵客的相聚与“风林舞破”的奇特景观一样不平凡;杯酒的时光也可发出“先生老矣”的感叹;通宵达旦的畅饮也终有“歌声断”的悲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