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懒得写,哪怕我白天啃了四个课时,然后晚上就给自己找到借口偷懒了。但我还是觉得,这个没什么可说的。
今天同样如此,我需要这种投入的状态,不管效果怎么样,起码知道自己在努力。
然后,总算听到他俩吐槽我了,尽管是善意的调侃。我其实也挺犯贱的,期待着被diss,不和光同尘,便是与众不同。
之所以提及这个细节,还在于按捺不住心中的魔鬼,跑去找潘总谈话了。
老实话,我说不过他,他的口才,他的谈判技巧比我段位要高的多。比如说,我提出一个立足点,我都能顺便想到他可以用一个很合适的话术来回应我,最后呢他的回答比我的预设还要更加难对付,
但还是要去聊,一方面表态度,另一方面表决心。总不能在最关键的时刻被一句“你都不来找我”给打发了。
任何事情,能自己做的都尽量自己做,对自己有好处的必须自己做。
16年跟我说有两个月没什么活;我说17年干满了,他说政策一刀切;18年又拿工伤说事。顿时就聊不下去了。
于是,我画风一转,怎么才能有特例,他说升职,ok,这就是我的铺垫。我问19年如何,他说不存在三年不变的说法。
他还拿实验室无关人员太多来说事,上半年应该是这个现象比较严重。下半年自从我回归之后,基本杜绝,除了郑斌偶尔逗留。这也是事实,既然他提及了,还是得认下来。
之所以他拿这个说事,是因为他抓不住我的小毛病,我本人并不存在这样的小过失。公司人对我的综合评价肯定还是偏正面的。
期间有一句话,基本上就当你还负责人了,ok,你承认,我就承担。
明年的话,弄弄风气也无妨,郑斌调到采购了,外出采购之后,过来串门的机会其实也不大的。所以风气这一块问题不大,再说大部分时候都是带耳机,少大声喧哗就是了。
结合这两桩事,我更加确定了,我的道路必须是要靠自己与别人不一样的特质去走出来,大胆的做正确的事。
剩下的,时间到了,自见分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