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秀恩爱,孩子的最好的教育

秀恩爱,孩子的最好的教育

作者: 王君业 | 来源:发表于2018-07-21 18:53 被阅读0次

网上看到一个提问:

有一对秀恩爱的父母,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很多回答妙趣横生:

网友“刘玫”说:

我爸每次回家:你妈呢?

我妈每次回家:你爸呢?

有一次,我爸喊:“宝贝儿。”

我回答:“叫我干嘛?”

我爸说:“谁叫你了,我叫你妈呢。”

网友“郭二小姐”说:

我们一家三口出去散步,

我妈累了,我爸就背着我妈走。

我说:“多大年纪了,还这么矫情?”

我爸回了一句:“我老婆,我愿意。”

网友“null”说:

我爱吃甜食,随我妈。

身材嘛……也随我妈。

有一次,我俩正风卷残云呢。

我爸说:“别吃了,你太胖了。”

我非常委屈:“你媳妇也那么胖,怎么不管管她?”

我爸不屑:“她有人要,你有吗?”

网友“小蛮姑娘”说:

我爸每次出差都带东西回来,

一个接一个都是送我妈的,

最后看到我默默站在旁边,

就问我妈:“你有哪个不喜欢的,送给她?”

…………

这些回答虽然都略带抱怨,

但细细体会就可以感觉到,

这抱怨里满含羡慕和甜蜜。

正如网友“噜啦啦”所说:

“看着爸爸妈妈这么恩爱,

我一下就明白了爱的定义,

明白了幸福的定义,

我也要找一个像爸爸一样疼妈妈的男人来疼我。”

        · 02 ·

与欧美的父母相比,

中国的父母很不擅长秀恩爱。

中国的父母们喜欢避嫌,

在孩子面前大多是一本正经,

很少说“我想你”“我爱你”之类的话,

拥抱和亲吻则更是少之又少了。

中国的父母不仅不喜欢在孩子面前展露亲密,

还拒绝让孩子去“目睹”亲密。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

小时候,我们看电视时,

只要电视出现接吻的镜头,

父母就会捂上我们的眼睛,

或者立马转换频道。

走在路上,看到亲热的广告,

父母也会立马拉着我们避开。

好像我们一看到男女亲亲,

就一定会“学坏”似的。

老一辈人还专门为此发明了一个术语——父母要有父母样。

“做父母就该有父母的样,

不能在孩子面前不正经。”

好像父母“不正经”,

养出的孩子就会出问题似的。

其实,现实情况恰恰相反。

· 03 ·

作家汪海写过自己两段暗恋故事。

第一次是在大学,

他喜欢上了班上一个女生,

“很喜欢,想她想到心痛。”

但就是不敢向她暗示和表白,

两人终于错过。

五年后,一次同学聚会,

女生对他说:“大学的时候好喜欢你。”

他听后,痛悔万分。

毕业后,他进了一家报社,

喜欢上了编辑部一个小妹妹,

“很喜欢,朝思暮想。”

但就是不敢向她暗示和表白,

三年后,小妹妹也结婚了。

小妹妹的闺蜜后来无意中谈起:

“其实,她那时好喜欢你。”

他听后,痛悔万分。

后来,汪海在读心理学时,

看到“原生家庭影响”这个概念后,

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我之所以那么害怕表达爱意,

我想也是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吧。

在一个家庭里,

如果父母骨子里忌讳表达爱意,

那孩子就会慢慢学会藏起感情和欲望,

该争取的时候失去力量,

该温暖的时候羞于表达。

要是父母敢于在我面前表露恩爱,

我想我也不至于没有勇气去追求幸福。”

· 04 ·

父母仅仅不喜欢秀恩爱还好,

如果经常纷争不断吵闹不休,

那对孩子的影响则是致命的。

我大学同学张敏(化名),

孤僻、自卑、暴躁、小心眼,

正因毛病多多,她没什么朋友。

有一次,她跟我说:

“你知道我为什么会是这样子吗?

因为我成长在一个很坏的家庭。

我爸妈每天都为鸡毛小事吵架,

什么今天没去缴水费啊,

什么地板滴了一滴油啊,

每次吵架都摔东西,

摔完东西就开始揍我。

有一次他俩吵架,我正在吃饺子。

我妈问:用哪边牙齿在吃?

我说:左边。

她立马扇了我两个大嘴巴,

所以到现在我都不敢吃饺子……”

那时候,张敏常常想:

“我以后一定不能重蹈父母婚姻的覆辙,

一定不让孩子过和我一样的日子。”

但不幸的是,她失败了:

“我结婚后,好像有撒不完的怨气,

瞧着老公和孩子,总是这不顺眼那不顺眼。

于是讽刺、挖苦、骂人、摔东西,

做的时候没意识,做完后恨不得剁了自己,

警告自己一百遍要改,可一到明天还这样。”

· 05 ·

你知道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吗?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精神品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

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响,

很多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在我们成年后的种种思想和行为里,

都可以照见自己和父母一样的面容。”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都会随着孩子的眼睛,

印刻在孩子心灵深处,

影响着孩子每一个认知观的形成。

所以,教育家杜威说:

“一切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形成性格。

在每个人的生命成长中,

没有比家长更重要的老师。

最好的家教就是夫妻恩爱。”

正因如此,做父母的一大职责就是——要学会秀恩爱。

· 06 ·

很喜欢“胡闹”讲的一个故事:

妈妈单位搞业务征文比赛,

一等奖是电饭煲,二等奖是热水壶。

我妈回家说要参加,

结果憋了几天也没写出来,

截稿日期马上就要到了时,

我爸将一份打印好的文章递给我妈,

“我已经替你写好了。”

我爸总是这样宠着我妈。

结果这篇文章拿到了一等奖。

我跟爸爸去参加颁奖的时候,

主持人问我妈:有什么获奖感言?

我妈竟然当着整个礼堂的人说:

“我想跟二等奖换一下奖品。”

主持人问:“为什么?”

我妈说:“我老公需要一个热水壶。”

于是得二等奖的那个人,

就跟我妈换了奖品。

那个热水壶我爸用了很多年,

最后都不能加热了,

他还当成保温壶来用。

我从小到大,

都是在爸妈各种秀恩爱中长大的。

所以我特别相信爱情,

我知道真正的爱是什么样子,

我知道该找个什么样的男人。

这就是父母秀恩爱的第一大好处——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好的婚姻观。

喜欢“小树妈妈”的一句话:

“生活在父母恩爱家庭中的孩子,

真的是很幸运。

因为他们见过最好的感情,

知道健康的婚姻关系是什么样子,

所以找对象时知道往正确的方向走,

在感情路上因此少走了很多弯路。

而在凑合、吵闹氛围中长大的孩子,

因为不知道什么是好的感情,

不知道什么是好的婚姻关系,

所以要碰很多次壁,

才知道哪条路是对的。”

· 07 ·

1962年,钱锺书和杨绛,

带着女儿钱瑗去饭店吃饭。

吃饭的时候,杨绛赫然发现:

女儿一直在观察其他饭桌的吃客。

杨绛问:“你老盯着别人干嘛?”

钱瑗说了这样一段话:

“你看,那家孩子的父母在吵架。

你看,那家孩子的父母在拌嘴。

我一直觉得父母恩爱的小孩很幸运,

所以我特别感激爸爸妈妈,

因为您们相亲相爱、琴瑟和鸣,

我觉得自己是个特别幸运的孩子。”

在父母恩爱中长大的钱瑗,

便学会了怎么去爱一个人一个家庭。

她虽然一生很是坎坷,

但在两段婚姻中却都是夫妻恩爱。

特别是她与第二任丈夫杨伟成组建新家庭时,

杨伟成的两个孩子都正值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本来最是叛逆,

但钱瑗却用自己的爱“征服”了他们。

钱瑗去世后,继女继子还撰文怀念她:

“和母亲钱瑗一起生活的20多年,

是我们一生最幸福快乐的日子。”

这就是父母秀恩爱的第二大好处——孩子会因此拥有强大的爱的能力。

心理学家诺费奥说过一句话:

“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未来夫妻关系的原型。”

父母的相处模式,

是孩子了解爱情与婚姻的最早入口。

所以在父母恩爱氛围中长大的孩子,

往往会坚定不移地相信爱情。

就算单身,也不会丧失对爱情的期待。

就算分手,也不会失去再爱的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秀恩爱,孩子的最好的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hfk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