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三备考阶段,艺术手法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分类清晰,符合高考和课标要求的为好。
教师应该删繁就简,提纲挈领,引导学生总结出清晰实用的艺术技巧。
我总结的小说的艺术手法,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叙述艺术
【1】人称
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有亲切感;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
第二人称:呼告式抒情更强烈,更感人,便于对话或感情交流;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其实是“我”在向“×××(有时是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有时则是读者)”的叙述与倾谈。这种人称的作用有三: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
第三人称:直接表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
【2】顺序
顺叙(使事情来龙去脉清晰)
倒叙(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插叙(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
补叙(增强文章的审美效果)。
【3】表达方式
“记叙”定义:也称为“叙述”,指作者对事物的概貌、发展进程作概括的记录。
“记叙”要求:
1.交代清楚各记叙要素。
2.线索分明。
3.详略得当。
“描写”定义:是就对象的状貌、情态等作具体形象的描绘、刻画。
“描写”分类:
按对象分: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按角度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按疏密分:白描、细描
“抒情”定义:就是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思、情感。
“抒情”方法: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抒情”要求:真、善、自然。
“议论”定义:就是记录作者对事物、 事理的态度、看法和意见。
“议论”三要素:
论点:所提出的观点 ,需要加以 阐述和说明的主张;
论据:建立观点的理由和依据,是说明自己观点的材料;
论证:用论据来说明论点的过程。
小说里基本上就没有说明表达方式了。不过我还是列出来吧。
“说明”定义:是对事物、事理的性状、特征、结构、作用、成因、结果等做科学的记录。
“说明”语言:如实、客观、简洁,科学。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列图表、摹状貌等。
第二类:描写艺术
对景物描写有: 五官:形、声、色、味、触
动静 时间 空间 乐景衬哀情
对人物描写有:语言 动作 心理 神态 肖像
描写的手法: 衬托(突出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形象分明,主次分明)
对比(特点鲜明,反差强烈)
抑扬(在行文的反差中,突出事物,突出特点;强调语意,行文跌宕,曲折含蓄)
渲染(营造氛围,情景相生,深化主题)
象征(形象含蓄,寓意深远,引发联想,感染力强)
反讽(从反面或用反语来讽喻事理,更鲜明地表达主题)
类比(以浅寓深,以此类彼,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还有借物抒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正文反作、叠词等。
第三类: 语言艺术
1 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化语言
2 小说作者的语言特点(语言风格,遣词造句,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拟人(具有人格化,富有情趣,表意丰富)
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对偶(形式整齐,结构对称;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节奏鲜明,强化情感)
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起强化作用)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反复(用于说理性文章,起强调作用;抒情写景,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划段分层。 )
第四类:情节艺术
1、情节的运行方式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的曲折
在一个小说中,即使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也绝
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跑到底的,而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
才抵达胜利的彼岸,即体现出情节的曲折性。情节的摇摆
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3、情节的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
如“欧·亨利式的结尾”——在小说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
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
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4、线索 单线和双线 (明线和暗线 蒙太奇式结构 突转结构
【结尾】能想到的就这些了,希望大方之家多多批评
吴越
2018-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