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798032/d57b08f4659dfb9b.jpg)
午饭后回单位的路上,看到一行五个打工人。他们几乎一模一样的行李包裹,每人一个黄色的蛇皮袋,一个塑料桶。要么头顶,要么肩扛,很吃力的样子。虽然看不清他们的面部表情,但是应该可以猜得出是他们的包裹很重,是打算长期干的。也许他们是从同一个村子出来务工的,已经联系好了工地。经过一段不断的旅途跋涉,即将到达目的地。
![](https://img.haomeiwen.com/i16798032/e8dedb07ce4950f9.jpg)
看到他们,我不自觉地想起了我第一次打工经历竟然已经过了21年了。
2000年,我初中毕业,那年我周岁16。犹豫再三,我还是决定跟着同村人出去打工了。第一次打工毕竟有点害怕,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吃得消工地的苦。
打工的地址就在郑州,具体是哪个区域,我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其实当时也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
一起去打工的大部分都是已经成家的成年人,按街坊辈,我得叫他们叔叔。
同行的叔叔们告诉司机师傅我们要下车的地方。售票员是个女的,在车上喊:“那几个打工的,在前边下吧!快到了。”
当时我并没有反映过来。同行的村民兼工友提醒我该下车了。我才知道售票员口中的“打工的”就是指我们,当然包括我。
一个刚从初中校门出来的人,怎么也不能把学生与“打工的”联系起来。也许当时还放不下面子。我一个优秀的初中生,怎么可能一下子沦为打工人?
我当时在我们初三全年级前几名,长期稳居。而且最厉害的一次全年级考试,我一个人包揽了总成绩第一名,另加四个单科第一。就是现在所说的拿奖拿到手软的人。
所以,我内心当时还不承认自己是“打工的”。
转眼间,21年过去了。这期间经历了很多。我读了一所非常不错的本科院校。目前我已经在郑州定居,有了自己的家庭。还不能说完全扎下根,但是有了稳定的工作,生活有一定的保障了。
每每想起那段历史,总是不免感叹:所有努力都不会白费,每一点改变都要经历都由无数滴汗水积淀。
如今,我已经习惯了“打工的”这个叫法。现在网上都说是“打工人”。我仍然是一名打工人,和他们一样。只是打工的“工地”不一样。
我始终想信政治老师那句话:“只有工作岗位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不管我们在哪里打工,我们有同样的目的——幸福生活。我们都走在奋斗的路上,我想对我和其他打工人说一句:加油,打工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