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居履在陈,从者有温见。
山荒聊可田,钱镈还易办。
夷俗多火耕,仿习亦颇便。
及兹春未深,数亩犹足佃。
岂徒实口腹,且以理荒宴。
遗穗及乌雀,贫寡发余羡。
出耒在明晨,山寒易霜霰。
谪居龙场的我遇到孔子在陈绝粮般的困境,我的随从们都有不满的表现。
好在这到处的荒坡亦可开荒垦田,农具也还容易筹办。
当地的农人多是刀耕火种,学习模仿也很方便。
趁现在春天还没有过去,赶快种好这几亩田。
难道仅仅是为吃口饱饭,待丰收了还要用它请客设宴。
收割遗下的颗粒就留给乌雀吧,多余下来的粮食散发给穷困人家。
明天早晨就的带着农具去垦荒,山间寒冷易结冰霜莫误了时光。
王阳明在龙场快断粮了,作此首诗,全诗都在想办法计划怎么做事情,看越多他的诗,越佩服的五体投地。
他像孔子一样被困陈国断粮,随从的人一个个离开,他的随从也开始抱怨。但他没有感慨世态炎凉。转而就去想办法了,趁春天跟当地刀耕火种的苗族人学习种田,秋天就有得吃了。不得不说思维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
设想丰收了也不只是填饱肚子,他仍然有他的理想,精神生活,设宴待客应该就是他想传播他的思想。
地上遗留的种子给鸟雀,再有剩余给穷人。他不仅有孔孟济世的思想,也深谙老庄的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鸟雀也在他的爱护里,怎么能有这么让人崇敬的人,别忘了,此刻他食不果腹。
读这些诗书,已经不是为了气自华,如同穿越时空的壁垒,已故老者抚摸着我们的头告诉说,生活困苦的时候,该怎么想该怎么做,偶尔也会对我们说一句没关系,都不是事儿。
灵魂的共鸣、共振给人的感受是最震撼的,不仅仅限此世间的茫茫人海,更于无限的灵魂世界里觅得师者,知己,快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