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到底什么才是价值?什么才是自我实现?
答:社会是由人构成,人是协作的社会性动物。
可以说绝大多数人的绝大部分精神富足都立足于获得外界的认可,所以外界认可的广泛程度就是成功。
那些仅仅注重“立德”、个人品行好、甚至于可以做到安贫乐道的人,古往今来其实不怎么受拥戴,比如颜回,这个孔子口中激赏的弟子实际影响力就不如其他所有通过“立功”名传史册的贤人,所以这类人只能在死后被碰上神坛,当做道德吉祥物。
什么是德?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在我看来,人类在动态博弈中发展,“德”就是符合主流价值的典范,主流价值就意味着更多人都认同、约定俗成的契约或者秩序,“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德”的根本正是善于做让更多人受益的事,安贫乐道像颜回、第欧根尼那样,自得其乐、与人无尤是可以的,而颜回有家人、有师长、有社会责任还寻求什么精神高洁,这在本质上是逃避责任、极度自私。
到了今天,很多人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正平和的人,比如乔布斯,彻头彻尾的自私、偏执,某些方面还是人渣,可他利用产品改变了世界,开创了新时代,这才是“立功”,以及“立大德”。
安贫乐道、知足常乐有多难呢?
相比之下勇于承担自己的人生责任、即便是在生活的重压下依然咬牙前行,才更值得令人尊敬,孔子一生颠沛流离,阳明先生、还有曾公方才不负“三立”完人的美名,克己修身、惠泽亲友、言传身教、民胞物与,他们才是切实仿效的明灯。
这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才是施展抱负、实现人生的狩猎场。
心性须在事上磨,知行合一是适用于大多数人的修行之途。
李斯说过:“人之贤不肖譬如鼠,在所自处耳”,这是最早的关于环境影响人、最直白、最透彻的论述,不同的环境,在时间的加持下,产生的影响、对一个人的塑造真的是天差地别。
成长环境也遵循复利曲线,五六线城市乡镇几乎处于没有变化的状态,四线在互联网普及下有若干有利于成长的氛围,三线具备做事的基础资源和条件,二线城市特异化明显,有自己的城市文化特色,和针对性的政策方针,也可以说是普通人做事的战场,一线城市无论是资源集中、人口密度还是机会多寡相比二线又会高出一个量级。
小地方容易安逸自乐,大城市才有为众人得利的机会。
密度越大的地方越是好的修行场,现世修行,做利于大众的大德之人。
网友评论